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
争知百岁不百岁, 未合白头今白头。
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
输他江上垂纶者,只在船中老便休。
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
争知百岁不百岁, 未合白头今白头。
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
输他江上垂纶者,只在船中老便休。
旅途漫长无尽,蝉鸣声中槐花飘落令人愁绪满怀。
谁能预知人生百年能否真正活到百岁,白发未至却已生白发。
山间几朵云霞妆点着雨后的天色,两三行雁阵贴着秋云南飞。
终究比不过江上垂钓之人,只在船中安然老去便已满足。
首联以双“客路”叠字强化羁旅孤独感,蝉声本为秋声,却因“向背”产生空间流动感。颔联“百岁”与“白头”形成双重反差,既写生理衰老,更暗喻精神困顿。颈联“四五朵山”以量词创新突破常规,使山峦呈现灵动之美。尾联“输他”二字暗含对传统仕途价值观的解构,展现晚唐士人精神转向的典型特征。
全诗以“客路”开篇即定漂泊基调,蝉声槐花渲染秋日萧瑟。颔联以“百岁”与“白头”对比,凸显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颈联以工笔描绘山色雁影,将自然之景与心境交融。尾联“输他”二字直抒胸臆,通过垂钓者的意象,表达对功利场的厌弃与归隐之志。
此诗作于晚唐社会动荡时期。杜荀鹤晚年仕途失意,长期漂泊于江淮间,目睹民生疾苦。诗中流露对人生短暂的慨叹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普遍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