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今别汝汝听言,去住人情足可安。
百口度荒均食易, 数年经乱保家难。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天道不欺心意是,帝乡吾土一般般。
吾今别汝汝听言,去住人情足可安。
百口度荒均食易, 数年经乱保家难。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天道不欺心意是,帝乡吾土一般般。
我今天与你分别,你要听我一言,无论是离去的我还是留下的你,人情世故都足以让人安心。
全家百口人在荒年里平均分食还容易做到,可经历了多年战乱,要保全家族却十分艰难。
不要担心我们出身寒微没有人为你举荐,只希望主考官能翻阅你的书卷。
上天不会欺骗真心实意的人,京城和我们的家乡其实也差不多。
1.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浅显。
2. 寒族:在古代指门第低微的家族,与世家大族相对。
3. 春官:古代官名,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常以春官代指礼部官员,此处特指负责科举考试的官员。
4. 科举制度:隋唐至清末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诗中“春官把卷看”与科举考试相关。
5. 晚唐社会:此时唐朝国力衰退,战乱频发,社会动荡,这一时代背景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入关因别舍弟》是杜荀鹤在与弟弟分别入关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围绕“离别”展开,却又不止于离别。
诗的开头,诗人直接与弟弟对话,叮嘱他安心,简单的话语中满是兄弟情深。接着,诗人将笔触转向现实,“百口度荒均食易,数年经乱保家难”一句,道出了在荒年和战乱中生存的艰辛,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不仅是诗人一家的遭遇,更是那个时代百姓生活的缩影。
对于弟弟的未来,诗人给予了鼓励,“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既反映了当时社会门第观念的影响,也体现了诗人对弟弟才华的信任和对科举制度能给予公平机会的期盼。最后,诗人以“天道不欺心意是,帝乡吾土一般般”来宽慰自己和弟弟,展现出一种平和的心态,认为只要心怀真诚,无论在京城还是家乡,都能有所作为。
整首诗情感丰富,有离别时的不舍,有对现实的感慨,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人生的豁达,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首联开篇点题,点明与弟弟分别,并劝慰弟弟安心,体现了兄弟间的关怀。颔联通过对比“均食易”和“保家难”,深刻揭示了战乱年代百姓生活的艰难,尤其是保全家族的不易,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颈联则是对弟弟的鼓励,不要因出身寒微而气馁,寄希望于主考官能发现其才华,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尾联以“天道不欺”和“帝乡吾土一般般”作结,既表达了对公平的信念,也冲淡了离别的愁绪,展现出诗人豁达的心境。全诗将个人的离别之情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杜荀鹤是晚唐诗人,身处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此诗是他入关前往京城时与弟弟分别所作。当时,唐朝已走向衰落,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诗人可能是为了寻求仕途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离开家乡,在与弟弟分别之际,感慨万千,既有对家人的牵挂,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