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

杜荀鹤 〔唐朝〕

一般毛羽结群飞,雨岸烟汀好景时。

深水有鱼衔得出,看来却是鹭鹚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有着相似羽毛的鸬鹚成群结队地飞翔,在烟雨笼罩的两岸水边,正是景色美好的时候。

鸬鹚从深水中把鱼衔了出来,看起来却是鹭鹚在挨饿。

1.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其诗语言通俗,多反映社会现实,有《唐风集》传世。

2. 鸬鹚:一种水鸟,善于捕鱼,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

3.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多侧重于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多样,有的通俗浅近,有的绮丽纤巧。

4. 诗歌表现手法:此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鸬鹚捕鱼与鹭鹚挨饿的对比,突出了不合理的现象。

  • 一般毛羽:指羽毛相似。
  • 结群飞:成群结队地飞翔。
  • 雨岸烟汀:烟雨笼罩的两岸水边平地。雨岸,下雨时的两岸;烟汀,雾气弥漫的水边平地。
  • 好景时:景色美好的时候。
  • 衔得出:叼出来。
  • 鹭鹚:水鸟名,俗称鱼鹰,善捕鱼。
  • :饥饿。

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首《鸬鹚》,感受一下诗歌的韵律和画面。“一般毛羽结群飞,雨岸烟汀好景时”,这两句给我们展现了一群羽毛相似的鸬鹚在美丽的水边飞翔的场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烟雨朦胧中,一群水鸟展翅高飞,多么惬意的画面啊。

接着看后两句“深水有鱼衔得出,看来却是鹭鹚饥”,这里就很有意思了,鸬鹚从深水里捕到了鱼,可结果却是鹭鹚在挨饿。这就引发我们思考了,为什么捕到鱼的是鸬鹚,挨饿的却是鹭鹚呢?其实这正是诗人诗人的巧妙之处,他借这样的景象,可能是在暗指当时社会中,有些人付出劳动获得了成果,却不能享受,而另一些人可能不劳而获,或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不公。

杜荀鹤的诗就是这样,看似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却背后藏社会现实,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大家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这首诗描绘了鸬鹚的生活场景,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意。前两句“一般毛羽结群飞,雨岸烟汀好景时”描绘了成群的鸬鹚在美好的景致中飞翔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后两句“深水有鱼衔得出,看来却是鹭鹚饥”笔锋一转,鸬鹚捕到了鱼,可看起来却是鹭鹚在挨饿,形成了一种对比,引人深思。诗人可能借此讽刺了社会中劳动成果被不合理分配的现象,看似简单的写景,实则暗藏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杜荀鹤诗歌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杜荀鹤是晚唐诗人,其诗多写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这首《鸬鹚》具体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从其诗歌风格来看,可能是诗人在观察自然景象时,有感而发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或许借鸬鹚捕鱼却让同类挨饿的景象,隐晦地反映社会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

作者信息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古诗数量:358名句数量: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