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
唯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至今。
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
唯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至今。
青翠的云峰开阔了世俗的眼界,清澈的烟水浸润了被尘世污染的心灵。
只将道德功业作为芳香的鱼饵,钓得崇高的名声一直流传到今天。
1. 严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畔,是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文化的象征之一。
2. 杜荀鹤: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浅近,风格清新自然,有《唐风集》传世。
3. 隐逸文化:中国古代文人不满现实或追求超脱,选择隐居山林、不仕官场的一种文化现象,严子陵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4. 借景抒情: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严陵钓台的优美景色,烘托出严子陵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的仰慕之情。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杜荀鹤的《经严陵钓台》。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经过严陵钓台,想到了东汉隐士严子陵的故事,心生感慨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青翠的山峰、清澈的水面,是不是让人心旷神怡?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景色的美,更重要的是,它暗示了严陵钓台这个地方的超凡脱俗,能让人摆脱世俗的烦恼。
后两句"唯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至今"是全诗的核心。这里的"芳饵"不是真的钓鱼的饵,而是比喻严子陵的道德和功业。他不像一般人那样追求官位和财富,而是坚守自己的品德,最终赢得了千古美名。这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名利,而在于高尚的品格和操守。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诗句,更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启发。
这首诗以写景起笔,"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两句,描绘了严陵钓台周围清幽秀丽的自然风光。青翠的山峰、清澈的烟水,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能洗涤心灵的尘垢,为下文赞美严子陵的品格铺垫了清雅的氛围。
后两句"唯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至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严子陵的"道业"比作"芳饵",形象地写出了他以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作为人生追求,而非追逐功名利禄。正是这种坚守,使他赢得了千古传颂的美名。此句既赞美了严子陵,也暗含了诗人对当时追名逐利社会风气的批判。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寓意深刻,将写景、抒情与议论巧妙结合,耐人寻味。
杜荀鹤是晚唐诗人,身处乱世,对官场的黑暗和世俗的污浊有较深的体会。严陵钓台因东汉隐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的征召,在此隐居垂钓而闻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咏怀的胜地。杜荀鹤经过严陵钓台时,有感于严子陵不慕名利、坚守本心的高尚品格,创作了这首诗,既赞美了严子陵的高风亮节,也寄寓了自己对超然物外、坚守道德操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