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水斋

韦庄 〔唐朝〕

独醉任腾腾,琴棋亦自能。

卷帘山对客,开户犬迎僧。

看蚁移苔穴,闻蛙落石层。

夜窗风雨急,松外一庵灯。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独自醉酒,任凭自己醉态朦胧,弹琴下棋也能自在为之。

卷起帘子,青山正对着客人;打开门户,家犬迎接僧人。

观看蚂蚁迁移青苔上的巢穴,听闻青蛙落在层层岩石上的声音。

夜晚窗前风雨来得急促,松树外面有一座庵堂的灯火。

1. 韦庄:晚唐著名诗人、词人,字端己,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风格清丽明快,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2. 律诗: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卷帘山对客,开户犬迎僧”“看蚁移苔穴,闻蛙落石层”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3. 以动衬静:诗中“看蚁移苔穴,闻蛙落石层”等句,通过描写蚂蚁移动、青蛙跳跃等动态景象,反衬出环境的宁静,这种表现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见,能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4. 感官描写:诗歌综合运用了视觉(山、蚁、苔穴、石层、灯)、听觉(蛙声、风雨声)等感官描写,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水斋的环境和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腾腾:形容醉态朦胧、悠闲自在的样子。
  • 亦自能:也能自己胜任,这里指从容自在地进行琴棋活动。
  • 卷帘山对客:卷起帘子,青山好像正对着客人。
  • 开户犬迎僧:打开门,狗出来迎接僧人。
  • 苔穴:青苔覆盖的巢穴,这里指蚂蚁的巢穴。
  • 石层:层层叠叠的岩石。
  • :圆形草屋,后泛指小庙。

《梁氏水斋》是韦庄笔下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宁静氛围的五言律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以自己在梁氏水斋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幽闲适的生活画卷。

首联开篇点出诗人在水斋的状态,“独醉任腾腾”描绘出诗人醉酒后自在随性的样子,“琴棋亦自能”则体现出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从容地进行琴棋等雅事,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

接着看颔联,“卷帘山对客,开户犬迎僧”,这两句是诗人在水斋中的日常场景。当诗人卷起帘子,外面的青山仿佛在对着客人致意;打开门,家犬主动迎接来访的僧人。这里的“山对客”“犬迎僧”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幽,更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让我们感受到水斋生活的温馨与平和。

颈联“看蚁移苔穴,闻蛙落石层”,将目光转向了更细微的自然景象。诗人饶有兴致地看着蚂蚁迁移青苔上的巢穴,听着青蛙落在层层岩石上的声音。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于细微之处见真趣,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中的小美好。

最后是尾联“夜窗风雨急,松外一庵灯”,夜晚的天气发生了变化,风雨来得急促,但在松树外面,一座庵堂的灯火却在风雨中亮着。这盏灯不仅照亮了雨夜,也给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与前面的闲适景象形成对比,却又和谐统一,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水斋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闲适,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其中的对仗之美、感官描写的妙处以及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感受晚唐诗歌清丽闲雅的风格特点。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梁氏水斋的生活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首联“独醉任腾腾,琴棋亦自能”,开篇便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态,独自醉酒,随性而为,琴棋技艺也能从容施展,尽显自在之态。

颔联“卷帘山对客,开户犬迎僧”,通过“卷帘”“开户”两个动作,引出“山对客”“犬迎僧”的画面,将山水、犬僧纳入视野,动静结合,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又增添了生活气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跃然纸上。

颈联“看蚁移苔穴,闻蛙落石层”,聚焦于细微之处,“看”“闻”两个动词,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蚂蚁迁移、青蛙跳跃的景象,以小见大,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宁静,于平凡景象中体味生活之趣。

尾联“夜窗风雨急,松外一庵灯”,笔锋一转,写夜晚风雨骤起,在这样的环境中,松树外庵堂的一盏灯火却显得格外明亮。风雨的急促与灯火的静谧形成对比,既写出了夜晚环境的变化,又给人以温暖和希望之感,余味悠长。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琢,却将水斋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体现了韦庄诗歌清丽闲雅的风格。

韦庄是晚唐诗人,身处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他一生经历坎坷,对宁静闲适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梁氏水斋》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寄宿于梁氏的水斋时所作。诗中描绘的清幽环境和闲适生活,既是对当时所见所感的记录,也寄托了他对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安宁的渴望。水斋作为临水而建的居所,往往是文人雅士休憩、赏景、抒情的好去处,韦庄在此处感受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宁静氛围的诗作。

作者信息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古诗数量:495名句数量: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