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
宫官试马游三市, 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
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
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
宫官试马游三市, 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
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
千家万户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之中,眼前仿佛浮现出开元盛世时的风貌。
宫中官员骑着马在集市上游赏,舞女们乘着船仿佛要驶向九天之上。
胡人的骑兵从北方袭来,皇室只能仓皇出逃,唐玄宗西行入蜀最终逝去如同升仙一般。
如今洛阳的父老乡亲们偏偏流下眼泪,因为已经有四十年没有见到天下太平的景象了。
1. 开元盛世: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出现的盛世局面,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
2. 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 韦庄:晚唐著名诗人、词人,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风格清丽婉约,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4. 洛阳:唐朝的东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曾有过多次兴衰变迁。
《洛阳吟》是韦庄的一首怀古诗,通过对洛阳城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先描绘了洛阳城的景象,夕阳下的万户千门,让人联想到开元盛世的繁华,为下文的对比做铺垫。中间两句则具体展现了开元时期的奢靡生活,宫官游逛集市,舞女泛舟游乐,这些场景都体现了当时的繁荣与奢华。
然而,从“胡骑北来”开始,诗的氛围急转直下,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唐玄宗西逃,国家陷入混乱。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能凸显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最后两句聚焦于当下的洛阳父老,他们因四十年未见太平而垂泪,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无奈。整首诗以小见大,通过洛阳城的变化折射出唐朝的兴衰,情感饱满,引人深思,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战乱对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洛阳城夕阳下的景象,引出对开元盛世的回忆,“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昔日的繁华。接着“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两句,通过对宫官和舞女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奢靡之风。
而后笔锋一转,“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写出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巨变,国家陷入危难,皇室仓皇出逃,形成了强烈的今昔对比。最后“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以父老乡亲的垂泪作结,直接抒发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深沉。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韦庄生活在晚唐时期,此时唐朝已由盛转衰,经历了安史之乱等一系列动荡,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洛阳作为唐朝的重要城市,在历史的变迁中也经历了繁华与衰落。这首诗便是韦庄对洛阳往昔盛景的追忆以及对当下衰败景象的感慨,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