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斯传

韦庄 〔唐朝〕

蜀魄湘魂万古悲,未悲秦相死秦时。

临刑莫恨仓中鼠,上蔡东门去自迟。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杜鹃鸟和湘妃的魂魄万古悲愁,也比不上秦朝丞相李斯死于秦朝时的悲哀。

临刑的时候不要怨恨仓库里的老鼠,当初从蔡国东门离去追求功名时就已经晚了。

1.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主张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秦朝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 韦庄:晚唐诗人、词人,是“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风格清丽婉约。

3. 用典:诗歌中“蜀魄”“湘魂”“仓中鼠”“上蔡东门”等均运用了典故,使诗歌内涵更丰富,表达更含蓄深刻。

4.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蜀魄湘魂”的悲与李斯的悲进行对比,突出李斯悲剧的特殊性。

  • 蜀魄:指杜鹃鸟,传说杜鹃鸟是古代蜀王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叫声悲切。
  • 湘魂:指湘妃,即娥皇、女英,传说她们是舜的妃子,舜死后二人投湘水而死,化为湘水之神,其故事充满悲戚色彩。
  • 秦相:指李斯,他曾担任秦朝的丞相。
  • 仓中鼠:李斯年轻时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脏东西,还怕人惊扰;而仓库里的老鼠吃粮食,不怕人,由此感慨人的处境好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后来他追求功名富贵。这里的“仓中鼠”代指李斯所追求的富贵权势。
  • 上蔡东门:李斯是上蔡人,他曾感叹不能再和儿子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打猎,表达了对过去平淡生活的怀念,这里代指他早年简单的生活。

《题李斯传》是韦庄针对李斯这一历史人物所作的咏史怀古诗。首先,我们要了解李斯的生平,他从一个普通的小吏一步步成为秦朝丞相,风光无限,但最终却落得悲惨结局,这是理解诗歌的基础。

诗歌开头用“蜀魄湘魂”的万古悲愁来衬托李斯之死的悲哀,让我们感受到李斯结局的凄惨。接着,诗人点出李斯悲剧的根源在于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仓中鼠”的典故体现了他对富贵的向往,而“上蔡东门”则是他对过往平淡生活的追忆。诗人想告诉我们,李斯的结局是他自己的选择所致,当初为了追求权势离开家乡,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李斯的故事,更能体会到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在阅读时,要注意品味诗中典故的运用和对比手法的妙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歌开篇以“蜀魄湘魂万古悲”起兴,用杜鹃鸟和湘妃的悲戚故事作为铺垫,然后笔锋一转“未悲秦相死秦时”,突出李斯之死的悲哀更甚,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

后两句“临刑莫恨仓中鼠,上蔡东门去自迟”,直击李斯的内心。诗人认为李斯临刑时不应怨恨当初所追求的富贵,因为他当初选择离开上蔡去追求功名时,就已经注定了后来的结局。诗句语言简练,却深刻地揭示了李斯因贪慕权势而最终身败名裂的悲剧,充满了对人生的洞察和感慨,引人警醒。

韦庄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李斯是秦朝重要的政治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但后来因参与沙丘之变,最终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咸阳。韦庄通过创作《题李斯传》,借对李斯一生的感慨,可能暗含对晚唐政治局势的忧虑,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作者信息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古诗数量:495名句数量: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