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韦庄 〔唐朝〕

拜书辞玉帐,万里剑关长。

新马杏花色,绿袍春草香。

一身朝玉陛,几日过铜梁。

莫恋炉边醉,仙宫待侍郎。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呈上奏章辞别军帐,远赴万里剑门关路途漫长。

新骑的马儿毛色如杏花般艳丽,绿色的官袍带着春草的芬芳。

不久前还在朝堂之上朝拜君王,没过几日就要经过铜梁关。

不要贪恋炉边的酣醉,朝廷还在等着侍郎您效力呢。

1. 韦庄:晚唐著名诗人、词人,花间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风格清丽。

2. 郎中:古代官名,属员外级,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

3.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4.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5. 唐代官服制度:唐代官员服饰颜色与品级相关,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绯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诗中“绿袍”表明崔郎中的品级。

  • 拜书:呈上书信或奏章。
  • 玉帐:指军帐、幕府,古代对主帅帐幕的美称。
  • 剑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地势险要,是蜀地的重要关隘。
  • 绿袍:唐代官员的服饰,低级官员多穿绿袍。
  • 玉陛:宫殿的台阶,代指朝廷、皇宫。
  • 铜梁:指铜梁关,在今四川境内,是入蜀的要道。
  • 炉边醉:指闲居饮酒的生活。
  • 仙宫:此处代指朝廷。
  • 侍郎:官名,崔郎中的官职相关称谓,此处为对崔郎中的尊称。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开篇直接点题,写崔郎中辞别幕府,远赴万里之外的西川,“剑关长”既写出地理上的遥远,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出行时的美好景象,新马的杏花色和绿袍上沾染的春草香,这些明快的色彩和芬芳的气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送别时的伤感,也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也是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旅途能有美景相伴。

“一身朝玉陛,几日过铜梁”两句,通过时间上的快速转换,体现了朝廷公务的紧急,崔郎中刚刚还在朝堂之上,没几天就要奔赴遥远的铜梁关,展现了他身担重任、使命在肩。最后两句“莫恋炉边醉,仙宫待侍郎”,是诗人对友人的殷切叮嘱,劝他不要沉迷于沿途的安逸生活,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朝廷还在等着他完成任务,这既是对友人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丰富,既有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又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事务的关注,是一首兼具情感与内涵的佳作。

这首送别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首联“拜书辞玉帐,万里剑关长”点明送别事由和友人行程的遥远,“万里”凸显路途艰险,奠定不舍基调。颔联“新马杏花色,绿袍春草香”以景物描写烘托,新马、绿袍与杏花、春草相映,色彩鲜明,既写出行时的春日景象,也暗含对友人旅途顺利的祝愿。颈联“一身朝玉陛,几日过铜梁”对比强烈,写出时间仓促,体现公务紧急。尾联“莫恋炉边醉,仙宫待侍郎”则是对友人的劝勉,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寄寓了对其不负使命的期望。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将送别之情与家国之事巧妙结合。

韦庄是晚唐诗人,当时唐朝已走向衰落,社会动荡。西川(今四川一带)在当时是重要的区域。崔郎中奉命前往西川行在(皇帝外出时的临时住所)执行公务,韦庄作此诗为其送行。诗歌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对友人的叮嘱,既体现了友情,也反映了当时官员奉命出行的情景。

作者信息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古诗数量:495名句数量: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