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满寒塘菊满篱,篱边无限彩禽飞。
西园夜雨红樱熟, 南亩清风白稻肥。
草色自留闲客住,泉声如待主人归。
九霄岐路忙于火,肯恋斜阳守钓矶。
水满寒塘菊满篱,篱边无限彩禽飞。
西园夜雨红樱熟, 南亩清风白稻肥。
草色自留闲客住,泉声如待主人归。
九霄岐路忙于火,肯恋斜阳守钓矶。
寒冷的池塘里水已满盈,菊花开满了篱笆,篱笆边有无数色彩斑斓的禽鸟飞舞。
西园经过夜雨的滋润,红色的樱桃已经成熟;南亩田地里,清风吹过,饱满的白稻长势喜人。
青草的绿意仿佛在挽留闲游的客人住下,泉水潺潺的声音好像在等待主人归来。
通往朝廷的仕途之路像烈火一样繁忙,(李学士)难道会留恋这夕阳下的垂钓之地吗?
1. 韦庄是晚唐著名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风格清丽明快,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2. 别业是中国古代文人在郊外建造的居所,多用来游赏、休憩,是文人雅士逃避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场所,在唐诗中经常被提及。
3.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颔联的对偶,“西园夜雨”对“南亩清风”,“红樱熟”对“白稻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颈联的拟人,赋予草色和泉声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4. 晚唐时期的诗歌往往带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此诗通过田园与官场的对比,体现了这一时期文人的普遍心境。
5. 诗中的“钓矶”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象征着归隐、闲适的生活,如张志和《渔歌子》中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也表达了类似的意境。
《题汧阳县马跑泉李学士别业》是韦庄游览友人别墅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围绕别业的景色展开,既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又融入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开篇两句,诗人以“水满寒塘”“菊满篱”“彩禽飞”等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别业周边清幽而热闹的景象,这也为后文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具体描写了别业内的景物。西园的红樱因夜雨而成熟,南亩的白稻在清风中饱满,这些都是田园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却被诗人描绘得富有诗意,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富足与宁静。而“草色自留闲客住,泉声如待主人归”这两句,更是将景物人格化,让我们体会到别业的温馨与吸引力。
最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田园风光联想到官场的生活。“九霄岐路忙于火”形象地写出了官场的繁忙与纷争,与前面描绘的田园闲适形成鲜明对比。而“肯恋斜阳守钓矶”这一反问,既表达了对友人是否会选择归隐生活的猜测,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写景与抒情的结合,让我们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学士别业的田园风光,情景交融,意蕴深远。
首联“水满寒塘菊满篱,篱边无限彩禽飞”,从视觉入手,勾勒出池塘水满、菊花绕篱、禽鸟纷飞的生动画面,展现出别业周边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清幽闲适的氛围。
颔联“西园夜雨红樱熟,南亩清风白稻肥”,选取西园的红樱和南亩的白稻,描绘了雨后樱桃成熟、清风拂过稻田的景象,不仅写出了物产的丰饶,也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充满了生活气息。
颈联“草色自留闲客住,泉声如待主人归”,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草色和泉声赋予人的情感,草色仿佛在挽留客人,泉声好像在等待主人,既写出了别业的吸引力,也暗示了主人对这里的喜爱,情景交融,十分巧妙。
尾联“九霄岐路忙于火,肯恋斜阳守钓矶”,笔锋一转,由田园风光转向对仕途的感慨。将官场的繁忙与田园的闲适对比,以反问的语气,既可能是对李学士是否会留恋田园生活的猜测,也暗含了诗人自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奔波的厌倦,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
韦庄是晚唐诗人,历经战乱,对官场的纷争与民间的疾苦有较深体会。此诗是他游览汧阳县马跑泉李学士的别墅时所作。当时,李学士可能暂居别业,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而韦庄通过对别业周边美景的描绘,既赞美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也可能暗含对仕途奔波的感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少文人在仕途与归隐之间徘徊,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这种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