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从兄璞

黄滔 〔唐朝〕

纵征终不起,相与避烟尘。

待到中兴日,同看上国春。

新诗说人尽,旧宅落花频。

移觅深山住,啼猿作四邻。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纵然朝廷征召也终未出仕,你我一同避世远离尘嚣。
待到国家中兴之日,再共赏长安盛景春光。
新作的诗篇已传遍众人,旧居庭院里落花频频。
不如移居深山幽谷,与啼猿为邻相伴余生。

  • 晚唐"苦吟派"诗风:注重字句锤炼,黄滔与贾岛、李频并称
  • 唐代征辟制度:朝廷征召隐士的"举逸民"传统
  • 古典诗歌中"猿啼"意象的悲凉属性
  • 唐末闽地文人群体(韩偓、崔道融等)的避乱创作
  • 从兄璞:指黄滔的堂兄黄璞,晚唐隐士。
  • 纵征终不起:暗指黄璞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坚守隐逸之志。
  • 烟尘:喻指战乱(黄巢起义期间)或世俗纷扰。
  • 上国春:指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象征政治清明。
  • 啼猿作四邻:化用《楚辞》意象,表现隐逸生活的孤高。

此诗需注意三个层次:
1. 表层叙事:记录兄弟避世隐居的生活选择
2. 时代镜像:"烟尘""落花"暗指黄巢之乱后的社会动荡
3. 精神内核:展现古代士人"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尾句看似超脱,实含无奈

黄滔诗风"清淳丰润",此诗在委婉中见深沉,堪称晚唐隐逸诗代表作。

全诗以"避世-期待-归隐"为脉络:
首联用"终不起""避烟尘"凸显隐者风骨;颔联"中兴日"转折展现家国情怀;颈联以"落花频"暗喻时代凋敝;尾联"啼猿"意象将隐逸情致推向极致。黄滔善用对比手法,在40字中浓缩了晚唐士人"隐而不忘世"的矛盾心理。

此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年间(880-881),时值黄巢攻陷长安,黄滔避乱闽中。诗中既表达了对堂兄高洁品格的赞许,又暗含对时局的忧虑。"中兴日"之语反映诗人对唐王朝恢复盛世的期待。

作者信息
黄滔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有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即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潘湖翁黄仁颖(福建省方志委主编《福建历代状元》有载,黄滔次孙,黄珦次子、黄仁愿之弟)居晋江潘湖;黄公度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居莆田东里;榜眼宰相1人即宋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科木待问榜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官至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宰相)黄洽居福州候官(今属福清与闽候交界处)东里;尚书1人即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黄绾居浙江紫...

古诗数量:220名句数量: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