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江头见故城,人间四十载垂名。
马蹄践处东风急, 鸡舌销时北阙惊。
岳客出来寻古剑,野猿相聚叫孤茔。
腾身飞上凤凰阁,惆怅终乖吾党情。
锦帐先生作牧州,干戈缺后见荒丘。
兼无姓贾儿童在, 空有还珠烟水流。
江句行人吟刻石,月肠是处象登楼。
旅魂频此归来否,千载云山属一游。
云梦江头见故城,人间四十载垂名。
马蹄践处东风急, 鸡舌销时北阙惊。
岳客出来寻古剑,野猿相聚叫孤茔。
腾身飞上凤凰阁,惆怅终乖吾党情。
锦帐先生作牧州,干戈缺后见荒丘。
兼无姓贾儿童在, 空有还珠烟水流。
江句行人吟刻石,月肠是处象登楼。
旅魂频此归来否,千载云山属一游。
其一:
在云梦泽边的江头望见了旧日的城池,人间四十年来你早已声名远扬。
马蹄踏过之处东风急促,当你不再担任郎官时,朝廷也为之震动。
山中的隐士出来寻觅古老的宝剑,野生的猿猴聚集在你孤独的坟茔旁哀叫。
纵然能飞身登上凤凰阁(指仕途高升),最终还是与我们同道中人的情谊相违,令人惆怅。
其二:
你这位如锦帐中雅士般的先生曾在此州担任刺史,战乱之后只见一片荒丘。
连当年像贾谊那样聪慧的孩童都已不在,只剩下如“还珠”般的美名随烟水流传。
过往的行人在刻有你诗句的石碑前吟咏,我这满含愁绪的心怀,仿佛处处都如登楼望月般凄清。
你的旅魂是否常常回到这里?这千年的云山,只属于你我这般的一次凭吊游览。
1. 黄滔:晚唐诗人、文学家,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其诗多应酬、咏史之作,风格清丽,有《黄御史集》传世。
2. 郎中:唐代官职,属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为各司副职,从五品上,负责处理司内事务,职位重要,多由有才干者担任。
3. 云梦泽:古代江汉平原上的大湖泽,面积广阔,为历代文人吟咏的重要地理意象,常与思乡、怀古之情相联系。
4. 合浦还珠:典故出自《后汉书·孟尝传》,孟尝为合浦太守时,革除前弊,使离去的珍珠蚌回归,比喻官吏清廉,政绩显著。
5.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社会动荡,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怀、感慨世事变迁,风格或清丽,或沉郁,常带有悲凉萧瑟之气。
6. 七言律诗:这两首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句七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押平声韵,符合律诗格律要求。
《经安州感故郑郎中二首》是黄滔缅怀友人的抒情佳作,我们可从三个层面理解:
首先,这是一组“怀人诗”。诗人通过“见故城”“叫孤茔”等场景,勾勒出对郑郎中的深切怀念。诗中不仅追忆友人“四十载垂名”的声望、“还珠”般的政绩,更以“野猿相聚”“荒丘”等意象,渲染友人逝去后的孤寂,让我们感受到两人深厚的“吾党情”。
其次,这是一首“感世诗”。诗中“干戈缺后见荒丘”直接点出晚唐战乱的背景,昔日繁华与今日荒芜的对比,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叹惋,更折射出时代的动荡。黄滔借友人的遭遇,抒发了对乱世中人才不存、世事无常的感慨,具有普遍的时代意义。
最后,从艺术角度看,诗人善用典故与意象。“鸡舌”“北阙”代指官场,“还珠”赞政绩,“凤凰阁”喻高位,用典自然贴切;“东风急”“烟水流”“月登楼”等意象,将抽象情感化为具体场景,使哀愁、怀念等情绪可感可触。
整体而言,这两首诗以情动人,以景衬情,在缅怀友人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晚唐的社会风貌与文人心态,值得细细品味。
这两首诗以“感故”为核心,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情感深沉,意境苍凉。
其一开篇“云梦江头见故城”,以地理意象引入,触发对友人“四十载垂名”的追忆,“马蹄践处东风急”以动态场景渲染时光急促之感,“鸡舌销时北阙惊”侧面烘托郑郎中的重要地位。后两句“岳客寻剑”“野猿叫茔”以荒野景象反衬友人逝去后的孤寂,末句“惆怅终乖吾党情”直抒胸臆,将个人情谊与世事无常的感慨结合。
其二聚焦友人在安州的治绩与战乱后的荒凉对比,“锦帐先生作牧州”与“干戈缺后见荒丘”形成强烈反差,暗含对时代动荡的叹惋。“还珠烟水流”以典故赞友人德政,却以“空有”二字添悲凉。“江句行人吟刻石”体现友人影响深远,“月肠是处象登楼”将自身愁绪融入景物,结尾“旅魂频此归来否”以问句收束,余韵悠长,将怀念之情推向深处。
全诗语言凝练,用典贴切,通过今昔对比、意象叠加,既塑造了郑郎中的形象,也寄寓了晚唐文人对乱世中人才凋零、世事沧桑的共同感慨。
此诗为晚唐诗人黄滔途经安州时,缅怀已故友人郑郎中所作。黄滔是晚唐重要诗人,经历了唐末战乱,其作品多反映时代动荡与个人感慨。
郑郎中曾在安州任职,政绩卓著,声名远扬。黄滔路过安州,目睹故地景象,联想到友人已逝,战乱后城池荒芜,触景生情,写下这两首诗寄托哀思。诗中既追忆友人的声名与政绩,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