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阴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
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寂寂阴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
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幽静的山溪水流冲刷着青苔,我在尘世中带着苦吟的诗句而来。
若东峰的道士问起我的近况,只需告诉他:如今的县令已不再姓梅。
1. 洪州:唐代豫章郡治所,今南昌
2. 曹松为晚唐"苦吟派"诗人,以《己亥岁》闻名
3. "西山"在唐诗中常象征隐逸,如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4. 唐代县令三年一任,诗中暗含对吏治的批判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
1. 意象对比:"阴溪"的永恒与"尘中"的动荡形成张力
2. 对话设计:虚拟道士问答拓展诗意空间
3. 政治隐喻:通过姓氏变更暗示权力交替的荒诞性
末句堪称"史笔",以微观细节折射唐末社会巨变。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乱后山景,首句"寂寂阴溪"营造空寂氛围,次句"尘中苦吟"凸显文人漂泊。后两句借道士问答,用"不姓梅"的留白暗示社会剧变,语言简练而意蕴深沉,体现晚唐诗歌"冷峭"特色。
此诗作于唐末战乱后,诗人曹松避乱至洪州西山。通过溪苔、尘世的对比,反映乱世文人的精神困境,末句以"县令易姓"暗讽政权更迭中的民生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