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

未知 〔唐朝〕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早秋时节,看到树叶突然飘落令人心惊,那飘零的姿态就像游子的心境。

树叶在空中翻飞舞动不肯落下,仿佛在诉说着对故林的留恋之情。

1. 借景抒情: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对落叶飘零这一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作为游子的思乡之情,将主观情感寄托于客观景物之中。

2. 意象:诗中的“落叶”是核心意象,它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呈现,更象征着漂泊他乡的游子,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3. 唐诗特点:此诗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即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以简练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 早秋:秋季的早期,刚入秋的时候。
  • 惊叶落:对树叶的突然飘落感到惊讶、心惊。
  • 飘零:指树叶随风飘落,也常用来比喻人漂泊不定。
  • 客心:游子的心情,身在异乡的人的心境。
  • 翻飞:上下或左右地翻动、飞舞。
  • 未肯下:不愿意落下。
  • 犹言:仿佛在说,好像在表达。
  • 惜故林:留恋原来生长的树林。惜,珍惜、留恋;故林,指树叶原本生长的树林。

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首诗:“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早秋的落叶,但实际上暗藏着诗人的情感。

开头“早秋惊叶落”,点明了时间是早秋,“惊”字告诉我们,树叶在这个时候落下,让诗人有些意外,也让他心里有所触动。接着“飘零似客心”,把落叶飘飞的样子比作“客心”,也就是游子的心情,这就让我们明白,诗人可能也是一位身在异乡的人,看到落叶就像看到了自己漂泊的处境。

再看“翻飞未肯下”,树叶落下来的时候不是一下子就掉到地上,而是在空中翻来翻去,好像不愿意落下。最后“犹言惜故林”,作者觉得树叶这副样子,就好像在说自己舍不得离开原来的树林。这里其实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加到了树叶身上,树叶惜故林,其实是诗人自己想念家乡啊。

整首诗短短二十个字,从看到落叶的惊讶,到由落叶想到自己的处境,再到借落叶表达对故乡的留恋,一步一步把情感表达出来,非常巧妙。我们读的时候,要体会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感受诗人藏在景物描写背后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早秋落叶的景象,将落叶与游子的心境巧妙结合,情景交融,意蕴深远。

首句“早秋惊叶落”,一个“惊”字用得极为传神,既点出了早秋时节树叶骤落带来的突然之感,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触动,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次句“飘零似客心”,把落叶飘零的状态比作游子的心境,直接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联系起来,使落叶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后两句“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更是赋予落叶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树叶在空中翻飞不肯落下,仿佛在留恋故林,这既是对落叶形态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内心留恋故乡之情的真切流露。全诗虽短,但通过对落叶的细致刻画,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耐人寻味。

由于这首诗的作者未知,其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从诗句内容来看,可能是一位身处异乡的游子在早秋时节,看到落叶飘零的景象,触景生情而作。作者借落叶抒发自己如同落叶般漂泊他乡、思念故土的情感,这类借自然景物表达羁旅愁思的作品在唐诗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人们因战乱、仕宦等原因远离家乡后的普遍心境。

作者信息
未知

未知

古诗数量:4870名句数量: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