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郊祀乐章。庆平

未知 〔唐朝〕

天命降鉴,帝德惟馨。

享祀不忒,礼容孔明。

奠璧布币,荐纯献精。

神祐以答,敷锡永宁。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上天's will descends to inspect, the emperor's virtue is like fragrance.
The sacrifices are without error, the ritual appearance is bright and clear.
Presenting jade and laying out coins, offering pure and refined offerings.
The gods bless in response, bestowing eternal peace.

1. 郊祀:古代帝王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国家礼仪之一,具有浓厚的宗教和政治意义。

2. 乐章:古代用于朝廷礼仪、祭祀等场合的诗歌,多配有音乐,可演唱。郊祀乐章是其中专门用于郊祀仪式的部分。

3. 典故“明德惟馨”:出自《尚书·君陈》,原句为“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祭祀用的谷物并非芳香,只有光明的德行才是真正的芳香,后常被用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4. 古代祭祀用品:诗中提到的“璧”(玉器)、“币”(财物)都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祭品,不同的祭祀场合和祭祀对象,所用祭品也会有所不同。

  • 天命降鉴:上天的意志降临视察。
  • 帝德惟馨:帝王的德行像香气一样远播。惟馨,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指只有美德才是芳香的。
  • 享祀不忒:祭祀没有差错。享祀,祭祀;忒,差错。
  • 礼容孔明:礼仪的仪容十分明察、显著。孔明,非常明亮、明晰。
  • 奠璧布币:摆放玉璧,陈列钱币(作为祭祀的供品)。奠,安放;布,陈列;币,泛指祭祀用的财物。
  • 荐纯献精:进献纯净、精粹的祭品。荐、献,都是进献的意思;纯、精,指纯净精粹的祭品。
  • 神祐以答:神灵降福作为回应。祐,保佑、福佑;答,回应。
  • 敷锡永宁:广泛地赐给永久的安宁。敷,普遍、广泛;锡,通“赐”,赐予;永宁,永久安宁。

这首《梁郊祀乐章·庆平》是一首用于古代郊祀大典的诗歌。我们先从字面意思理解,诗歌开篇说上天会降临视察,而帝王的德行就像香气一样能传播远方,这是将帝王的德行与天命联系起来,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接着描述祭祀活动,祭祀没有差错,礼仪庄重明了,摆放上玉璧、钱币等祭品,献上最纯净精粹的东西,这一系列描写展现了祭祀的严谨和人们对神灵的虔诚。最后说神灵会因此降福,赐予永久的安宁,点出了郊祀的核心目的——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太平。

从文化层面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唐朝的祭祀制度和礼仪文化。郊祀作为国家大典,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维护统治秩序、彰显皇权合法性的方式。诗中强调“帝德惟馨”,把帝王的德行作为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桥梁,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道德修养的观念。同时,诗中使用的“奠璧布币”等祭祀行为,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祭祀用品和仪式的一些细节。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一次郊祀活动的记录,也是当时社会思想、礼仪文化的一个缩影,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国家祭祀制度和相关的文化内涵。

此诗作为郊祀乐章,具有庄重典雅、肃穆虔诚的风格。开篇“天命降鉴,帝德惟馨”将天命与帝德相联系,既凸显了天命的威严,又强调了帝王德行的重要性,奠定了诗歌崇敬的基调。“享祀不忒,礼容孔明”描绘了祭祀活动的规范有序和礼仪的庄重明晰,展现了祭祀仪式的严谨。“奠璧布币,荐纯献精”具体描写了祭祀时献上的祭品,体现了对神灵的虔诚心意。结尾“神祐以答,敷锡永宁”则表达了对神灵赐福、国家长治久安的祈愿,呼应了郊祀的目的。全诗语言简洁庄重,节奏鲜明,符合祭祀乐章的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这是一首唐朝的郊祀乐章。郊祀是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神灵的重要典礼,属于国家重大礼仪活动。这类乐章通常用于祭祀仪式中,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感恩以及祈求国泰民安等愿望。由于作者未知,具体创作的详细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内容来看,应是为郊祀这一特定祭祀场景而作,体现了当时官方祭祀活动的庄重氛围和思想内涵。

作者信息
未知

未知

古诗数量:4870名句数量: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