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衣欲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绛霄。
拔宅只知鸡犬在, 上天谁信路岐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林苍柏健,露华凉叶锁金飙。
霞衣欲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绛霄。
拔宅只知鸡犬在, 上天谁信路岐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林苍柏健,露华凉叶锁金飙。
身着如霞般的道衣想要飞升,醉意陶陶,不知不觉全家已居住在高空的云霞之中。
举家飞升只知道鸡犬都跟随着,登上天界谁会相信路途遥远呢。
广阔高远的三清仙境让人抛却尘世的幻梦,在八景云烟之中仿佛在进行早朝之事。
因为故乡林中的苍柏依然健壮,晶莹的露水和清凉的树叶锁住了秋风。
1. 拔宅飞升:道教典故,指修道者功德圆满,全家连同住宅一起飞升成仙,诗中化用此典故表现对仙境的向往。
2. 三清:道教术语,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3. 八景:道教中所指的八种自然景象或仙境胜景,不同典籍中所指略有不同,常被文人用于诗歌中描绘仙境。
4. 王仁裕:五代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仕唐、前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朝,其作品风格多样,此诗体现了其受道教文化影响的一面。
5. 斗山观:古代道教圣地,是文人墨客游览、题诗的场所,因这首诗得以在文学史上留下痕迹。
《题斗山观》是唐朝诗人王仁裕所作的一首充满道教色彩的诗作。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它以诗人在斗山观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仙境世界。
从诗句来看,首联描绘了诗人身着霞衣,沉醉之中仿佛全家都置身于绛霄仙境,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缥缈的境界。颔联通过“拔宅”的典故,告诉我们成仙并非遥不可及,连鸡犬都能一同飞升,充满了神奇色彩。颈联则进一步展现了三清仙境的广阔和超脱,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尘世杂念的摒弃。尾联又将我们的视线拉回故林,苍柏、露华等意象,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故乡的眷恋,情感丰富。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其中的道教典故和术语,比如“三清”“八景”“拔宅飞升”等,这些都是理解诗歌意境的关键。同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道教的盛行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首诗便是很好的例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奇妙的想象,将道教文化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仙境世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斗山观中所感受到的仙境之景,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浓厚的道教色彩。首联“霞衣欲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绛霄”,以“霞衣”点出道教元素,“醉陶陶”写出了诗人沉醉其中的状态,“不觉”二字巧妙地过渡到全家居于仙境的情景,富有奇幻色彩。
颔联“拔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岐遥”,化用了“拔宅飞升”的典故,突出了成仙的轻松与神奇,“谁信”一词反问,强调了上天之路并非人们所想的那般遥远,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颈联“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展现了三清仙境的广阔和超脱尘世的特点,“抛尘梦”表达了对世俗的摒弃,“事早朝”则为仙境增添了一丝庄严有序之感,将自然之景与想象中的仙境活动相结合。
尾联“为有故林苍柏健,露华凉叶锁金飙”,由仙境回到故林,以苍柏、露华、凉叶、金飙等意象,描绘出故乡山林的清幽景象,既呼应了前文的超脱之感,又带有一丝对故乡的眷恋,使得全诗意境更加丰富。
整首诗语言优美,想象奇特,将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象、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缥缈虚幻而又引人入胜的意境。
王仁裕是五代时期的文学家,但其曾在唐朝为官。斗山观是一处道教圣地,诗人游览此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当时道教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文人雅士常常与道教人士交往,游览道观,感受道家仙境氛围。此诗便是诗人在斗山观中,沉浸于道教所描绘的仙境意境中,联想到飞升成仙等道教典故,从而抒发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超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