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
因逢淑景开佳宴, 为出花奴奏雅音。
掌底轻璁孤鹊噪,枝头干快乱蝉吟。
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
切断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
因逢淑景开佳宴, 为出花奴奏雅音。
掌底轻璁孤鹊噪,枝头干快乱蝉吟。
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
象牙床架被截断并镶嵌着镂空的紫金色纹饰,最适合安放那深深的玉制鼓槽。
因为遇到这美好的景致而开设盛宴,为了让花奴出来演奏高雅的乐音。
鼓槌在掌底轻轻敲击,发出如孤鹊鸣叫般清脆的声响;鼓声急促,像枝头乱蝉鸣叫般明快。
开元天子曾经这样欣赏羯鼓表演,如今将军您也应当好好用心感受这份雅趣。
1. 羯鼓:唐代流行的打击乐器,源于西域羯族,鼓身短小,声音急促高亢,深受唐玄宗喜爱,在唐代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2. 华林园:历史上多个朝代都有名为华林园的园林,多为皇家或权贵所拥有,是宴饮、游乐的场所,常与文化艺术活动相关。
3.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713-741年)出现的盛世局面,此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高峰,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
4. 唐代音乐: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吸收了西域等外来音乐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和乐器种类,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都十分发达。
《陪华林园试小妓羯鼓》是一首描绘唐代乐舞表演的诗作,通过对羯鼓器具、演奏场景和鼓声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唐代音乐艺术的魅力。
诗的开头先写羯鼓的精美,从“牙床”“镂紫金”“玉槽”等词汇可以看出其制作精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乐器的重视以及手工业的发达。接着写在美好的景致中举办宴会,特意安排小妓演奏羯鼓,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中间两联着重描写演奏的声音,用“孤鹊噪”“乱蝉吟”这样生动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脆、急促的鼓声,感受到演奏者娴熟的技巧。这不仅是对小妓技艺的赞美,也是对唐代音乐表现力的肯定。
最后一联将当下的场景与开元天子时期联系起来,既说明了羯鼓在唐代的悠久历史和受欢迎程度,也表达了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让我们得以一窥唐代繁华的文化生活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全诗围绕小妓演奏羯鼓展开,首联“切断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从羯鼓的器具入手,描绘了镶嵌着紫金纹饰的象牙鼓架和适宜的玉制鼓槽,展现出羯鼓的精美华贵,为下文的演奏做了铺垫。
颔联“因逢淑景开佳宴,为出花奴奏雅音”交代了演奏的背景,在美好的景致中开设盛宴,特意让善击羯鼓的“花奴”献上雅乐,自然地引出演奏场景。
颈联“掌底轻璁孤鹊噪,枝头干快乱蝉吟”是对鼓声的精彩描绘,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鼓槌轻击发出的清脆声比作孤鹊鸣叫,将急促的鼓声比作乱蝉吟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羯鼓声音的多变与美妙,体现了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尾联“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以开元天子喜爱羯鼓作比,既点明了羯鼓在唐代的盛行,也暗含对当下欣赏者的劝勉,让其珍惜这美好的艺术享受,使诗歌意境得到升华。
此诗为唐代宋齐丘所作,描写的是在华林园试看小妓演奏羯鼓的情景。唐代社会开放,音乐舞蹈艺术十分繁荣,羯鼓作为当时流行的乐器,深受皇室贵族喜爱。从诗中提及“开元天子曾如此”可知,诗人可能是在一个宴饮场合,看到小妓精彩的羯鼓表演,联想到唐玄宗时期羯鼓的盛行,从而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既赞美了表演者的技艺,也流露出对往昔音乐盛世的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