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退琴堂动逸怀,闲披烟霭访微才。
马嘶穷巷蛙声息, 辙到衡门草色开。
风引柳花当坐起,日将林影入庭来。
满斋尘土一床藓,多谢从容水饭回。
公退琴堂动逸怀,闲披烟霭访微才。
马嘶穷巷蛙声息, 辙到衡门草色开。
风引柳花当坐起,日将林影入庭来。
满斋尘土一床藓,多谢从容水饭回。
您处理完公务后,从琴堂出发,动了闲适的兴致,悠然地穿过烟霭来拜访我这微末之才。
马在偏僻的小巷中嘶鸣,蛙声也随之停歇;车轮碾到简陋的屋门前,门前的青草仿佛也为您的到来而舒展。
清风引来柳花,在座位周围飘起又落下;太阳将树林的影子投进庭院之中。
我的书斋里满是尘土,床榻上都长满了苔藓,非常感谢您从容不迫地吃完简单的水饭才回去。
1. 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在唐代较为常用。
2. 谦辞的使用:诗中“微才”“衡门”等是诗人的自谦之词,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谦逊美德。
3. 以景衬情:诗歌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如“草色开”既写实景,又暗含对友人到来的喜悦;“满斋尘土一床藓”则衬托出对友人不嫌弃的感激。
4. 对仗:颔联“马嘶穷巷蛙声息,辙到衡门草色开”和颈联“风引柳花当坐起,日将林影入庭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这首《僻居谢何明府见访》是伍乔的一首酬谢诗,篇幅不长,但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开篇先交代了访客何明府的身份以及来访的背景,他是在处理完公务后,带着闲适的心情前来拜访诗人的。这既体现了何明府的雅兴,也暗示了他与诗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接着诗人描绘了友人到访时的情景,从马嘶声打破小巷的宁静,到车轮碾过简陋的屋门,连周围的景物似乎都因这次拜访而有了变化,蛙声停歇,草色舒展,生动地展现了访客到来时的氛围。
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庭院内的景色,风引柳花、日移树影,这些动态的景物描写为宁静的居所增添了生机,也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闲适氛围。
最后,诗人坦诚地描述了自己居所的简陋,与何明府的身份形成对比,而正是这种对比,更能凸显出何明府的平易近人以及诗人对他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平实,却于平淡中见真情,将一次普通的拜访场景描绘得富有诗意,值得细细品味。
全诗围绕何明府的到访展开,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首联点明何明府在公务之余,怀着闲适的心情前来拜访自己,既写出了对方的身份,也体现了其不拘身份的态度。颔联通过“马嘶”“蛙声息”“辙到”“草色开”等细节,描绘出友人到访时的情景,以动衬静,同时“草色开”也赋予了景物情感,仿佛连青草都因客人的到来而显得格外舒展。颈联描写了庭院中的景色,柳花随风在座位旁起落,树影随日光移动进入庭院,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机,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尾联以“满斋尘土一床藓”如实描绘自己居所的简陋,与前文友人的身份形成对比,更能凸显出诗人对友人不嫌弃、从容享用简单饭菜的感激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从诗题“僻居谢何明府见访”可知,这首诗是诗人伍乔在偏僻的居所接待了何明府的拜访后,为感谢对方而作。何明府作为地方官员,在公务之余专程拜访居于偏僻之地的诗人,可见二人之间有一定的交情。伍乔当时可能处于较为隐居或清贫的状态,这首诗便是记录了这次交往,表达了对友人到访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