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引

陈陶 〔唐朝〕

小隐山人十洲客,莓苔为衣双耳白。

青编为我忽降书, 暮雨虹蜺一千尺。

赤城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

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碍龙翼。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隐居的山人是来自十洲的仙客,以莓苔为衣裳,双耳洁白。

青色的典籍忽然为我降下书文,傍晚的雨后天边彩虹有一千尺长。

赤城的城门紧闭,六丁神在守卫,清晨的太阳已经烧红了东海的景色。

半夜朝天朝拜时听到玉鸡啼鸣,天上的星斗稀疏,仿佛妨碍了龙的羽翼。

1. 十洲:古代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十个岛屿,包括瀛洲、方丈、蓬莱等,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象征仙境。

2. 六丁六甲:道教神名,六丁为阴神,六甲为阳神,他们是天帝的役使,具有守护、驱邪等职能,在道教文化和古代文学中经常被提及。

3. 步虚:原是道士在诵经时的一种曲调,后来也成为诗题的常用名称,此类诗歌多与道教、仙境相关。

4. 赤城山:位于浙江天台县,因山岩呈赤色而得名,是道教名山,常被视为仙境的象征,在唐诗中多有咏及。

  • 步虚引:乐府曲名,也常作为道士诵经的曲调名,此处为诗题。
  • 小隐山人:指隐居的士人、仙人。
  • 十洲客:十洲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个岛,十洲客指仙人。
  • 莓苔为衣:以莓苔当作衣服,形容隐居生活的清苦或仙人的超凡。
  • 青编:指古代用青竹简编成的书籍,此处可指道家典籍或仙书。
  • 虹蜺:即虹霓,彩虹。
  •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常被视为仙境之地。
  •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丁神,为天帝所役使,负责守护等职。
  • 玉鸡:传说中的神鸡,会在黎明时啼鸣,象征天明。
  • 离离:形容星斗稀疏分明的样子。
  • 龙翼:龙的翅膀,此处指神龙。

《步虚引》是一首充满仙道色彩的唐诗。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诗中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仙境世界,有来自十洲的仙人,有天降的仙书,有美丽的彩虹,有神圣的赤城山,还有玉鸡、神龙等神物,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超凡境界。

从诗句来看,诗人用词考究,如“烧东海色”中的“烧”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日出时东海被霞光映照得如同燃烧起来的壮丽景象,极具画面感。而“星斗离离碍龙翼”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星斗与神龙共存的奇妙场景,展现了仙境的宏大与神秘。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晚唐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雅士们往往通过创作此类带有仙道色彩的诗歌,表达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中美好境界的追求。陈陶这首诗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他借助奇幻的仙境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烦恼的精神寄托。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了解其中涉及的道教文化知识,如十洲、六丁神等,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唐代的文化风貌。同时,诗中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也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和学习。

全诗充满了浓厚的仙道色彩和奇幻的想象。首联塑造了一位超凡脱俗的仙人形象,“莓苔为衣双耳白”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仙人不食人间烟火的特质。颔联写仙书降临和雨后长虹,画面奇幻瑰丽,给人以神秘之感。颈联描绘赤城紧闭、六丁守护、旭日东海的景象,营造出庄严而壮丽的氛围,展现出仙境的神圣与威严。尾联以玉鸡啼鸣、星斗碍龙翼作结,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奇妙与宏大,让人不禁对这样的境界心生向往。

诗歌语言古朴典雅,意境开阔奇幻,通过对仙境景象和仙人生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美好的世界,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仙道境界的深刻感悟。

陈陶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涉及仙道、隐逸题材。唐代道教盛行,文人常常将仙道思想融入作品中,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此诗《步虚引》很可能是诗人受道教文化影响,描绘仙境、仙人生活及相关传说,表达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往往通过此类作品寄托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作者信息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古诗数量:122名句数量: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