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瀛簪笏旧联行,紫极差池降宠章。
列国山河分雁字,一门金玉尽龙骧。
耿家符节朝中美,袁氏芝兰阃外香。
烽戍悠悠限巴越,伫听歌咏两甘棠。
昔日蓬莱仙山与朝堂官员同列,如今紫微星下颁赐恩宠诏书。 各国山河如雁阵分列,满门才俊皆如龙马腾跃。 耿家持符节威震朝堂,袁氏芝兰之德远播边疆。 烽火台连绵阻隔巴越之地,静待您谱写如《甘棠》般的美政颂歌。
本诗解读需注意三个维度: 1. 仕宦文化:通过"蓬瀛""紫极"等意象展现唐代官员对仙道与皇权双重崇拜 2. 家族政治:"一门金玉"反映唐代世家大族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3. 边疆书写:"烽戍巴越"体现唐代文人眼中边疆既是建功之地又是文化边界 诗中"雁字"分疆的意象尤为精妙,既写地理实景,又暗喻韦氏此去将重整边陲秩序。
全诗采用"颂体"结构: 1. 首联以仙官对比突出皇恩浩荡 2. 颔联用"雁字""龙骧"构建空间与人才的宏阔意象 3. 颈联以耿恭守边、袁氏德政双重典故赞颂韦氏 4. 尾联将现实边防与《甘棠》典故结合,完成从个人功业到政治理想的升华。 艺术上善用密集典故形成厚重感,"雁字""龙骧"等比喻新颖,体现晚唐七律精工典丽的特点。
此诗作于唐代,为陈陶祝贺韦中丞(韦宙)升任黔南经略使而作。黔南地处西南边陲,唐代设经略使掌管军事民政。诗中通过典故堆砌,既颂扬韦氏家族功勋,又寄托对其治理边疆的期待,反映唐代士人对建功边陲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