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春尚在,欢醉日何长。
谷鸟随柯转,庭花夺酒香。
初晴岩翠滴,向晚树阴凉。
别有堪吟处,相留宿草堂。
清明和煦的春意仍在,欢乐醉人的时光为何如此漫长。 山谷的鸟儿随着树枝摇曳,庭院的花香胜过酒香。 雨后初晴,山岩上的翠色仿佛要滴落;傍晚时分,树荫下格外清凉。 这里还有值得吟咏的景致,友人相邀留宿在草堂。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展开:首联总写春日感受,颔联通过白日的鸟语花香表现生机,颈联转为雨后傍晚的清凉景致,形成明暗变化。诗人善用通感手法,如"酒香"与"花香"的嗅觉对比,"翠滴"将视觉转化为触觉。尾联"相留宿"既是对前文景致的总结,也暗示了诗人与隐士的精神共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体现了唐人对山水自然的审美观照和隐逸情怀。
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山斋春景,首联点明时节与心境,中二联通过"谷鸟"、"庭花"、"岩翠"、"树阴"等意象,多角度展现山居的幽静与生机。尾联以"相留宿"收束,暗含对隐逸生活的眷恋。诗中"夺酒香"、"翠滴"等用语精妙,将视觉、嗅觉感受融为一体,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细腻传神的特点。
此诗为唐代诗人杨徽之拜访友人廖融的山间居所时所作。廖融是唐末五代著名隐士,隐居衡山。诗中描绘了山斋春日清幽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