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
紫云连照耀,丹槛郁峥嵘。
——广宣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
参差五陵晚,分背八川明。
——李益松韵风初过,莲陂浪欲倾。
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
佛寺连接着重重城郭,红楼高耸仿佛触及天际。 紫云连绵与光辉相映,朱红的栏杆巍峨耸立。 榱栋间烟霞与虹光交织,轩窗外日月仿佛悬于同一高度。 五陵的夜色参差斑驳,八条河流在晨光中分明可见。 松林间初起的风声掠过,莲池中的波浪似要倾泻。 虔诚仰望如见佛光涌现,环绕修行领悟无生之境。
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三点:其一,作为联句诗,完美融合两位作者的风格——广宣的寺院视角与李益的文人视角;其二,运用"切太清""郁峥嵘"等夸张手法,典型体现唐代"以大为美"的审美取向;其三,通过"佛刹-红楼""紫云-丹槛"等对偶结构,形成空间上的垂直延伸感。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烟虹入"与"日月平"的时空压缩技巧,以及末句如何将物理空间的"围绕"转化为精神层面的修行。
全诗以壮丽的佛寺景观为主线,融合自然与人文意象。"紫云""丹槛"等色彩浓烈的词汇,营造出恢弘的视觉画面;"松韵""莲陂"则注入动态美感。联句形式体现了诗人与僧人的思想碰撞:广宣侧重建筑与佛境("烟虹入""日月平"),李益则聚焦时空与禅悟("五陵晚""学无生")。结尾"围绕学无生"将景物升华至哲理层面,展现了唐代诗佛交融的审美趣味。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益与僧人广宣的联句作品,创作于长安。唐代佛教兴盛,寺院建筑宏伟,文人常与僧侣交游唱和。诗中通过描绘红楼佛寺的壮丽景象,既展现了唐代宗教文化的繁荣,也隐含了诗人对佛理禅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