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车尘每到门,长卿非慕卓王孙。
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
娇别翠钿黏去袂,醉歌金雀碎残尊。
多情多病年应促,早办名香为返魂。
长者的车马尘土每每来到门前,我并非如司马相如般仰慕卓王孙。 深知羽翼难以追随凤凰高飞,却欣喜波涛尚未化作鲲鹏之身。 离别时娇媚的翠钿黏在衣袖,醉中高歌金雀钗击碎了残存的酒樽。 多情多病的年华恐将短暂,早早备好名香只为唤回离魂。
本诗解读需把握三个维度:一是典故的逆向使用,诗人反用司马相如典故表明心志;二是意象的性别转换,将庄子的宏大意象融入女性视角;三是情感的多重性,表面写宴饮离别,实则蕴含对生命局限的哲学思考。尾联"多情多病"与"返魂"的呼应,揭示唐代女性诗人独特的生命意识——既清醒认知社会对才女的束缚,又试图通过文学获得精神超越。
全诗以双重对比展开:首联以"非慕"表明心迹,颔联用"难随凤"与"未化鲲"构成张力,颈联"娇别""醉歌"的旖旎画面暗含破碎感,尾联直抒生命焦虑。诗人巧妙将庄周哲学意象(凤、鲲)与女性生活细节(翠钿、金雀)结合,在豪放与婉约间形成独特风格。"多情多病"的自况,更凸显唐代才女在情感与命运挣扎中的文学表达。
此诗为杨莱儿酬和赵光远题壁诗所作。唐代女诗人多与文人唱和,杨莱儿借典故抒写自身虽处风尘却不慕权贵的情志,同时流露对年华易逝、红颜薄命的感伤,反映了唐代才女在男性主导文坛中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