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踏着歌声,蓝采和唱道:这世间能有多少时光? 青春如三春繁花终将凋零,岁月如梭匆匆流逝。 古人如流水般一去不返,今人却纷纷涌来更多。 清晨骑着鸾凤飞向碧空,傍晚却见桑田化作白浪。 永恒的光辉悬于天际,金银宫阙巍峨高耸入云。
本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表层是游仙诗,描写神仙遨游天界的逍遥;中层是哲理诗,通过时空对比表达人生无常;深层是道教修炼诗,"骑鸾凤""见宫阙"暗喻修炼境界的提升。艺术特色上,前实后虚的结构形成强烈张力,"朝骑""暮见"的快速转换制造时空压缩感。诗中"世界能几何"的诘问,实为对生命本质的终极思考,而金银宫阙的永恒意象则给出了道教式的解答。
全诗以强烈的时空对比构建哲学意境。前四句通过"红颜"与"流年"、"古人"与"今人"的对比,展现人生短暂与历史更迭;后四句转入神仙境界,用"鸾凤""宫阙"等意象营造道教仙境,形成尘世与仙界的强烈反差。艺术上运用比喻(三春树)、夸张(金银宫阙)等手法,语言节奏明快,符合踏歌的表演特征。
蓝采和作为道教八仙之一,此诗创作于唐代道教文化兴盛时期。诗中融合了道教神仙思想与人生感悟,反映了唐人对时空永恒的思考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追求,典型体现了唐代游仙诗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