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同望荆门
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同望荆门
庞德公 〔唐朝〕
千年故国岁华奔,一柱高台已断魂。
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门。
故国
古诗译文
千年的故国时光飞逝,那高耸的燕公台早已令人断魂。只有岘山亭清冷的夜月,依然陪伴着我在苏门山般长啸抒怀。
展开
知识点
plaintext 1. 庞德公:唐代隐士,与孟浩然、王维等诗人交游,其诗多山水隐逸之趣 2. 鹿门山:湖北襄阳名山,唐代隐士聚集地,孟浩然曾在此隐居 3. 燕公台:楚国遗迹,常作为咏史怀古的诗典 4. 苏门啸:源自《晋书》孙登典故,代表魏晋名士的旷达风度 5. 岘山:襄阳名山,羊祜堕泪碑所在地,具深厚历史人文积淀
展开
古诗注解
千年故国
:指襄阳地区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楚国故地。
一柱高台
:即燕公台,相传为楚燕公游观之地,象征历史遗迹。
岘亭
:岘山上的亭台,东晋名臣羊祜曾登临慨叹。
苏门
:指苏门山,魏晋名士孙登曾隐居长啸其上的典故。
展开
讲解
本诗以虚实相生的手法构建双重时空:现实的荆门山水与历史的记忆场域交织。前两句通过“断魂”的强烈情感投射,强化历史遗存的悲怆感;后两句则以明月为纽带,将岘亭实景与苏门典故联通,完成从历史凭吊到精神超脱的升华。全诗四句三层递进,典故化用自然妥帖,展现诗人贯通古今的史观与超然物外的境界。
展开
古诗赏析
首句“千年故国岁华奔”以时间维度展开历史长卷,与次句“一柱高台已断魂”的空间意象形成时空交响。后两句转入月夜镜头,“唯有”二字突显明月亘古不变的见证者身份,末句“长啸苏门”化用魏晋风度,将个人超脱寄情于天地之间,构成历史沧桑与个体逍遥的辩证统一。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隐士庞德公与马绍隆同游鹿门山时所作,通过“冥游”的虚幻视角,借荆门古迹抒发历史沧桑之感。诗人身处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借古喻今表达对时代盛衰的深沉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庞德公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古诗数量:
4
名句数量:
12
作者其他古诗
1
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忆荆南
1万阅读
2
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忆荆南
1万阅读
3
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同望荆门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