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秦山照眼明,希仁何事寡诗情。
只因学得虞姬婿,书字才能记姓名。
渭水和秦山的景色明亮耀眼,为何李玚(希仁)却缺乏诗情?只因为他学的是虞姬的丈夫项羽,写字只能勉强记住自己的姓名。
此诗核心在于“嘲”字。前两句设问:美景当前为何无诗?后两句揭晓答案——像项羽一样不学无术。艺术特色有三:①以景反衬人的粗鄙;②用典不露痕迹(虞姬婿代指项羽);③口语化表达(“只因”)增强戏谑感。需注意唐代文人互嘲往往基于亲密关系,此类作品兼具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首句以壮丽山河反衬李玚的“寡诗情”,后两句用项羽的典故辛辣讽刺。语言诙谐犀利,“只因”二字将因果直白道出,凸显调侃意味。典故的巧妙化用(虞姬婿、记姓名)使讽刺含蓄而深刻,展现了唐代文人间的戏谑文化。
此诗为唐代诗人韦蟾嘲讽同僚李玚的题名之作。唐代文人常互题诗作于亭台楼阁,李玚可能在某处题名时文采不足,韦蟾借此诗调侃其文化修养粗浅,暗用项羽典故增强讽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