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遥落县门前。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
武帝南游曾驻跸,始皇东幸亦祈年。
云祠绝迹终难访,唯有猿声到客边。
青翠的山峰高耸入蓝天,九座山峰远远地坐落在县城门前。 阳光映照下,树木的枝叶如毫芒般闪烁;万丈高的悬崖上,泉水如细流般垂落。 汉武帝南巡时曾在此驻跸,秦始皇东巡时也曾在此祈求丰年。 如今云中的祠庙已无踪迹难以寻访,只有猿猴的啼声传到游人的耳边。
此诗艺术特色鲜明:首联以空间跨度(“上碧天”与“县门前”)展现山势之远阔;颔联用“千重树”“万丈泉”的夸张手法强化视觉冲击;颈联以帝王典故暗喻山峰的历史地位;尾联则通过“云祠”“猿声”的虚实对比,营造空寂之境。全诗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山水诗“咫尺万里”的典型风格。
全诗以壮阔的视角开篇,用“苍翠岧峣”“碧天”突出九子山的高峻,颔联以“毫芒映日”“涓滴垂空”的细腻笔触描绘山间光影与飞泉,形成宏微相映的意境。后两联转入历史联想,通过武帝、始皇的典故,赋予山峰厚重的文化底蕴,尾联以“云祠绝迹”“猿声到客”收束,虚实结合,传递出物是人非的怅惘,余韵悠长。
此诗为唐代诗人窦叔向途经青阳馆时,遥望九子山(九华山)所作。九华山是佛教名山,唐代时已具盛名,且因汉武帝、秦始皇等帝王曾至此而带有历史传奇色彩。诗人借景抒怀,通过描绘山势的雄伟与历史的沧桑,表达对自然与人文遗迹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