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刘商 〔唐朝〕
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
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
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
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
写人
书信
古诗译文
兄弟漂泊离散多年,见你双鬓斑白更生怜惜。你眉目清秀如美玉需勤学上进,富贵由人争取不在天命。万里荒芜故国难寻,两河流域战火又起。若在林中想寄书信,只需询问漳水边的客船。
展开
知识点
plaintext 1. 别驾:唐代州刺史佐官,从四品下,掌辅佐刺史巡察州县 2. 两河:唐代特指河北道、河南道,安史之乱后成为藩镇割据核心区 3. 漳滨典故:源自建安七子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后世用作羁旅漂泊的典型意象 4. 清扬语出《诗经·郑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指眉目清秀 5. 本诗押平水韵下平一先韵部,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七律规范
展开
古诗注解
清扬似玉
:形容友人眉目清秀如美玉,喻指其资质优异
富贵由人
:化用《论语》"富贵在天",反其意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万里榛芜
:指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的荒芜景象
两河烽火
:代指黄河两岸持续不断的战乱(唐代宗时期藩镇割据)
漳滨访客船
:以漳水代指送别之地,暗用建安诗人刘桢"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典故
展开
讲解
本诗结构上采用起承转合经典范式:首联以飘零白发起势,颔联转劝学励志,颈联拓开写时代背景,尾联收束于具体通信方式。艺术特色上,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典故化用(漳滨客船)与意象组合(榛芜/烽火)。思想内涵方面,既体现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又透露出乱世文人深重的忧患意识。尾联看似平淡的嘱托,实则以水路迢遥暗喻人生多艰,深化了离别的历史纵深感。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中唐动荡社会图景。首联以"兄弟飘零"与"见君眉白"形成时空对照,凸显战乱导致的家族离散。颔联"清扬似玉须勤学"一转,以勉励之语体现文人风骨,"富贵由人"更显积极入世态度。颈联"万里榛芜""两河烽火"宏阔苍凉,尾联"漳滨访客船"化用建安文学意象,既暗合刘姓宗亲渊源,又以水路意象暗喻人生漂泊。全诗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在送别诗中独具历史厚重感。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时值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时期。刘商作为江南士人,目睹北方故园荒芜、战火连绵的现状,在送别族亲刘南史前往杭州投靠任别驾的叔父时,既表达对亲友漂泊的怜惜,也寄托了对时局的忧思。
展开
作者信息
刘商字子厦,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历进士,官检校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
古诗数量:
136
名句数量:
486
作者其他古诗
1
酬问师
1万阅读
2
画石
1万阅读
3
裴十六厅即事
1万阅读
4
随阳雁歌送兄南游
1万阅读
5
赠头陀师
1万阅读
6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1万阅读
7
胡笳十八拍。第十二拍
1万阅读
8
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1万阅读
9
胡笳十八拍。第三拍
1万阅读
10
胡笳十八拍。第二拍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