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尚高凉,寒笛吹万木。
故人入我庭,相照不出屋。
山川虽远观,高怀不能掬。
秋日的凉意依然高远,寒风吹过笛声在万木间回荡。 老友踏入我的庭院,彼此对望却未走出屋门。 山川虽可远眺,但心中高远的情怀却难以把握。
此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意象组合的层次感,从自然秋气(1-2句)到人文场景(3-4句)再到哲理升华(5句),形成递进结构;二是留白艺术,"相照不出屋"省略具体对话,却更显情谊真挚;三是虚实相生,结尾将可见的"山川"与不可见的"高怀"对照,拓展诗意空间。理解时需注意唐代文人追求"韵外之致"的审美倾向,表面写景实则抒怀,末句的"不能掬"正是这种不可言传意境的典型表达。
全诗以简练笔法勾勒秋日图景:首句"秋气尚高凉"点明时令特征,次句"寒笛吹万木"以通感手法将风声拟作笛音,营造清寂氛围。后两句转入人事,"故人入我庭"的"入"字暗含自然随意,而"相照不出屋"的留白更显情谊深厚。末句"高怀不能掬"将物理距离(山川远观)与心理体验(情怀难掬)对照,体现唐代文人特有的空灵意境。全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人"以景寓情"的典型手法。
此诗为唐代文人林披所作,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从内容推测,可能写于作者晚年隐居时期,通过秋日与故人相会的场景,表达对自然与友情的感悟。唐代士人常借秋景抒怀,此诗延续了这一传统,融合了山水意境与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