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微风压着轻云贴近水面飞掠,雨后初晴的池馆边燕子争衔春泥。 消瘦的沈郎多病体弱,几乎撑不起衣衫。 沙洲上未曾听到鸿雁的传信,竹林间时而传来鹧鸪的啼鸣。 这份孤寂的情怀,只有飘落的残花才能知晓。
这首词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 意象选择精当:选取暮春特有景物,营造衰飒氛围
2. 典故运用自然:沈郎之典既写形瘦,又暗含才高命蹇
3. 对比手法巧妙:"燕争泥"的热闹反衬"鹧鸪啼"的孤寂
4. 情感表达含蓄:通篇写景言情,将家国之忧隐于个人感伤
5. 语言清丽婉转:体现南唐词"文小质轻"的典型特征
全词以细腻笔触描绘暮春景象,通过"轻云""燕子""鹧鸪""落花"等意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意境。上阕写景中含情,下阕抒情中见景。"沈郎多病不胜衣"既是实写,又暗喻国势衰微;"此情惟有落花知"将无形愁绪具象化,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李璟以婉约词风表达深沉忧思,展现了一位末世君主的复杂心境。
此词作于李璟晚年,当时南唐国势日衰,后周威胁日甚。作为一国之君,李璟内心充满忧患意识,却又无力回天。词中通过描写春景和自身病弱形象,委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处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