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云间质,盈盈波上身。
袖罗斜举动埃尘,明艳不胜春¤翠鬓晚妆烟重,寂寂阳台一梦。
冰眸莲脸见长新,巫峡更何人。
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
小池残日艳阳天,苎萝山又山¤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
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
缥缈如云间的仙子,身姿轻盈立于水波之上。 罗袖轻拂扬起尘埃,明艳得连春光都黯然失色。 晚妆后翠鬓如烟,独守阳台空寂一梦。 冰晶般的眼眸与莲花般的容颜常新,巫峡中再无他人可比。 蝴蝶在梨园飞雪中起舞,黄莺在柳丝如烟中啼鸣。 残阳映照小池的艳阳天,苎萝山连绵不绝。 青鸟不至愁绪难解,忍看鸳鸯成双结对。 春风撩动少年心,闲愁恨意难以自禁。
本诗讲解要点: 1. 结构解析:上阕写人,下阕写景,但景中含情,形成回环 2. 艺术特色: - 比喻系统(云质、冰眸等)营造冷艳美感 - "不胜春""又山"等虚词增强韵律感 3. 深层解读: - 神女形象可能暗喻可望不可即的政治理想 - "忍看鸳鸯"或反映作者孤独处境 4. 文学史价值:展现了晚唐宫廷词向婉约词过渡的特征
全诗采用上下阕结构,上阕以浓墨重彩刻画女子超凡脱俗之美: 1. "缥缈""盈盈"等词构建朦胧意境 2. "冰眸莲脸"的比喻新颖绝俗 3. "阳台一梦"暗含情缘虚幻的深意 下阕转入春景描写: 1. "蝶舞""莺啼"的动景与"苎萝山"的静景相映 2. "青鸟不来"与"鸳鸯双结"形成情感张力 3. 末句直抒少年闲愁,将物象与心境完美融合 全诗语言华美而不失深沉,堪称晚唐宫廷词的代表作。
此诗为唐昭宗李晔所作。李晔在位期间正值唐末乱世,政权衰微。诗中通过描绘巫山神女般的绝美形象和春景愁思,可能寄托了作者对盛唐气象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兼具宫体诗的绮丽与乱世文人的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