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过天威径
过天威径
高骈 〔唐朝〕
豺狼坑尽却朝天,战马休嘶瘴岭烟。
归路嶮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
写马
古诗译文
豺狼般的敌人已被扫清,如今可以朝见天子;战马也无需在瘴气弥漫的山岭间嘶鸣。归途原本险峻崎岖,如今已变得平坦宽广,一条千里大道笔直如琴弦。
展开
知识点
高骈(?—887年),字千里,晚唐名将、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出生于禁军世家。历任安南都护、剑南西川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前期战功卓著,威震西南;后期拥兵自重,迷信神仙,最终为部下所杀。其诗作多描写军旅生活与边塞风光,风格雄健。《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天威径是唐代连接今广西与越南的重要通道,以险峻著称。 “直如弦”典故可追溯至东汉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此处反用其意,赋予积极内涵。
展开
古诗注解
天威径
:古道路名,位于今广西境内,地势险要。
豺狼坑尽
:比喻凶恶的敌人被彻底消灭。豺狼,指叛乱者或边患。
朝天
:朝拜天子,意指平定叛乱后,国家恢复安定,可以正常觐见皇帝。
瘴岭
:指南方山林间弥漫瘴气的山岭。
嶮巇(xiǎn xī)
:形容山路险峻难行。
坦荡
:平坦宽阔。
直如弦
:形容道路笔直,也暗喻政治清平,前路顺畅。
展开
讲解
本诗通过描绘天威径的前后变化,反映了平定边患的重大胜利。首句“豺狼坑尽”用比喻点明战事结果,次句“战马休嘶”以细节烘托和平氛围。第三句“嶮巇”变“坦荡”是诗眼,既写道路之变,更喻政局之变。末句“直如弦”的双关意味——既形容道路笔直,又暗示政令通畅——升华了主题。全诗四句,层层递进,由战及和,由险转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前程似锦的坚定信念。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平定叛乱后的和平景象。前两句“豺狼坑尽却朝天,战马休嘶瘴岭烟”,通过“豺狼尽”与“战马休”的对比,生动表现了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后两句“归路嶮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运用比喻手法,将险峻归途变为坦荡直路,既写实又象征,暗喻国家由乱到治、前途光明。全诗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展现了作者作为军事统帅的胸襟与气度。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高骈所作。高骈是晚唐名将,曾任安南都护、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在西南边陲屡立战功,平定过多次叛乱。这首诗应是他率军征战,平定边患后,途经天威径时有感而发。诗中描绘了战乱平息后道路畅通、国家安宁的景象,抒发了胜利后的豪迈与欣慰之情。
展开
作者信息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古诗数量:
53
名句数量:
206
作者其他古诗
1
马嵬驿
1.1万阅读
2
风筝
1万阅读
3
边方春兴
1万阅读
4
送春
1万阅读
5
入蜀
1万阅读
6
山亭夏日
1万阅读
7
锦城写望
1万阅读
8
山亭夏日
1万阅读
9
对雪
1万阅读
10
山亭夏日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