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横吹曲辞长安道
横吹曲辞长安道
薛能 〔唐朝〕
横吹曲辞长安道汲汲复营营,东西连两京。
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
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
交驰喧众类,分散入重城。
此路去无尽,万方人始生。
空馀片言苦,来往觅刘桢。
写山
写人
古诗译文
忙碌不休又汲汲营营,东西奔走连接着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关隘的凭证古时若还存在,累积的山岳也应被踏平成路。
人们各自都有自身的事务,互相之间不知晓姓名。
车马交驰,喧嚣着各类人群,随后又分散进入层层城郭。
这条道路向前延伸没有尽头,万方之地的人们才开始生活。
空留下片言只语的辛苦,来来往往只为寻觅像刘桢那样的才士。
展开
知识点
1. 乐府诗题:《横吹曲辞》是汉乐府旧题,属于军乐,后常用于描写边塞、行旅等内容。 2. 唐代两京制:唐朝实行两京制,长安(西京)和洛阳(东京)均为重要都城,政治经济联系紧密。 3. 关繻:古代通关凭证,体现了唐代严格的关隘管理制度。 4. 刘桢:建安七子之一,文学史上著名人物,诗中用典,借古喻今,是古代诗歌常见手法。 5. 薛能:晚唐诗人,诗风多样,有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此诗即为一例。
展开
古诗注解
横吹曲辞
:乐府歌曲的一种,源自军中马上演奏的乐曲。
汲汲复营营
:形容忙碌追求、奔走钻营的样子。“汲汲”指急切追求,“营营”指往来忙碌。
两京
:指唐朝的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关繻
:古代出入关隘的凭证。“繻”是一种丝制的符信。
身事
:自身的事务、生计。
交驰
:交相奔走,形容车马行人往来频繁。
重城
:层层的城郭,指长安等大城市的宏伟结构。
万方
:指天下各地、四面八方。
刘桢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文才著称,此处借指有才学之士。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道上繁忙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世人为名利奔波、人情淡薄的感慨,并表达了对理想才士的向往。讲解时可抓住几个层次:首先分析诗歌如何通过“汲汲”“营营”“交驰”“分散”等词语生动再现长安道的喧嚣与忙碌;其次,解读“关繻”“山岳”句的夸张寓意,理解其暗示的行路之难与人事之繁;再次,重点品味“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所蕴含的人际关系思考,这与现代社会某些现象有相通之处;最后,深入体会结尾“觅刘桢”的典故运用,理解诗人超越世俗忙碌的精神追求,以及怀才不遇或渴求知音的复杂情感。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展开
古诗赏析
薛能此诗以乐府旧题写现实感触。开篇“汲汲复营营”直接刻画了长安道上人们忙碌钻营的众生相,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中“东西连两京”点出地理范围,也暗示了这种奔波的范围之广。“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运用夸张手法,极言行路之艰难与频繁。“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深刻揭示了人际的冷漠与疏离,颇具现实感。后四句进一步拓展时空,“此路去无尽”象征了仕途或人生的漫长未知,“万方人始生”则暗含对世间纷扰的宏观思考。结尾“空馀片言苦,来往觅刘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喧嚣奔忙的背景之下,表达了诗人对真正才学之士的渴求与寻觅,以及这种寻觅的艰辛与孤独,提升了诗的思想境界,于写实中寄寓了深沉的情志。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薛能所作,属于乐府旧题《横吹曲辞》中的《长安道》。唐朝中后期,长安作为帝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方人物汇聚,官场竞争激烈,士人奔波求进成为常态。薛能本人也有宦游经历,诗中描绘的长安道上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当时士人汲汲于功名、人际疏离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流露出对才士难遇、知音稀少的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 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晚唐一 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旧军,馆之城中。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众疑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能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
古诗数量:
273
名句数量:
1008
作者其他古诗
1
折杨柳十首
1万阅读
2
曲江醉题
1万阅读
3
新雪八韵
1万阅读
4
中秋旅舍
1万阅读
5
黄河
1万阅读
6
关中秋夕
1万阅读
7
寄终南隐者
1万阅读
8
送马戴书记之太原
1万阅读
9
吴姬十首
1万阅读
10
柳枝四首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