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清凉的月牙如弯眉般挂在柳树环绕的河湾上,越地的山色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中观赏。 兰溪接连三日的桃花雨后,半夜里鲤鱼纷纷跃上溪边的浅滩。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结构精巧,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形成时空转换;二是善用通感,"凉月"将视觉转化为触觉,"镜中看"将实景虚化;三是民歌风味,末句"鲤鱼上滩"的描写充满生活气息。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关注:1)比喻与通感的运用 2)江南地域特色的表现 3)动静结合的手法。建议结合柳宗元《渔翁》比较不同诗人对渔家生活的描写差异。
全诗四句皆成画境:首句以"凉月如眉"的比喻勾勒天际,次句用"镜中看"表现水乡倒影之妙。后两句转写动态景象,"桃花雨"点明时令,"鲤鱼上滩"的生动细节既符合春雨后鱼类洄游的生态特征,又暗含"鱼跃龙门"的吉祥寓意。诗人通过视觉(月、柳、山)、触觉(凉)、听觉(鱼跃水声)的多重感官描写,营造出空灵鲜活的江南春夜图。
此诗作于戴叔伦任东阳(今属浙江)令期间。诗人以民歌笔调描绘兰溪春夜美景,反映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戴叔伦作为中唐诗人,其作品既继承盛唐山水诗传统,又融入民歌清新韵味,此诗正是其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