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阁

周邦彦 〔宋朝〕

旅况暗尘四敛,楼观回出,高映孤馆。

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

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花气清婉。

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

还似卞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

此行重见。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旅途的景象中,四处的尘土都已收敛,楼阁台观曲折出现,高高地映照著孤独的客馆。

清晰的滴漏即将滴尽,厌倦地听着深夜里更签的声音惊动书幔。

桂花又一次开满枝头,悠闲地在带露的草地上漫步,特别喜爱那幽静辽远的景致。

花香清新美好。

远望中,连绵的城郭阴影横过河岸。

疲倦的旅人最为凄凉冷落,醉后斜倚在小桥上,穿过柳丝。

还像在汴堤上,虹桥横跨水面,看那波浪中飘动的春灯,船只像箭一样向下游驶去。

这次出行又再次见到这般景象。

1.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其词格律严谨,语言典丽,被称为“词中老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 《绕佛阁》是词牌名,此词牌为周邦彦所创,其格律有特定要求。

3. 词中的“漏”“签”是古代的计时工具,漏是利用滴水或漏沙来计时,签是夜间报更时所用的牌子。

4. 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当下旅途中的孤寂景象与往昔汴堤的热闹景象进行对比,突出情感。

5. 词中“桂华”“露草”“柳线”等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烘托了词人的情感,体现了古典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特点。

  • 暗尘四敛:四处的尘土都已收敛、平息。
  • 楼观回出:楼阁台观曲折地显现出来。回,曲折。
  • 孤馆:孤独的客馆,指诗人旅居之所。
  • 清漏将短:清晰的漏声表明夜将尽,天快亮了。漏,古代计时的器具。
  • 签声:更签的声音,古代夜间报时用更签。
  • 书幔:书房中的帷幕。
  • 桂华:指桂花。华,同“花”。
  • 清婉:清新美好。
  • 迤逦:形容事物曲折连绵。
  • 城阴:城郭的阴影。
  • 倦客:疲倦的旅人,诗人自指。
  • 萧索:凄凉冷落。
  • 柳线:指柳条。
  • 卞堤:即汴堤,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
  • 虹梁:像彩虹一样的桥梁,指拱桥。
  • 浪飐:波浪使(灯)飘动。飐,风吹物使颤动。
  • 春灯:春天的灯火。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绕佛阁》,它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作品,主要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羁旅的孤寂与对过往的追忆。

上片从旅况写起,“暗尘四敛”说明此时环境较为安静,“楼观回出,高映孤馆”则点出诗人所处的地点是孤馆,周围有曲折的楼阁,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孤寂的画面。“清漏将短”告诉我们夜已深沉,而“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则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在深夜里,更签的声音让他厌烦,这背后是旅途的疲惫和内心的不宁。

接着,诗人描写了夜间的自然景色,“桂华又满”点出时节,桂花盛开,“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表现出诗人在孤寂中对清幽之景的追寻,“花气清婉”则写出了花香的美好,给这孤寂的夜晚带来了一丝慰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将视线拉远,展现了更广阔的景象,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的眺望与思索。

下片着重抒发情感,“倦客最萧索”直接点出诗人作为倦客的凄凉心境,“醉倚斜桥穿柳线”通过动作描写,进一步刻画了他的落寞。之后,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卞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的过往景象,往昔的热闹与当下的萧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处境的感慨。最后“此行重见”四个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感,有重逢旧景的惊讶,也有物是人非的无奈。

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要注意体会周邦彦词中情景交融的特点,以及他精致的语言和严谨的格律,同时也要了解词中涉及的古代计时工具等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

这首词开篇“旅况暗尘四敛,楼观回出,高映孤馆”,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旅途的环境,尘土收敛,楼阁映照着孤馆,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基调。“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通过描写漏声、签声,点明夜深人静之时,旅人因厌倦而难以入眠,进一步烘托出旅途的疲惫与孤独。

下片“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转而描写自然景色,桂花盛开,露草青青,花香清新,在孤寂的旅途中增添了一丝生机与美好,也体现出词人对清幽之景的喜爱。“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将视野放宽,展现出曲折的城郭阴影横过河岸的景象,画面感十足。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直接点出“倦客”的凄凉心境,醉后倚桥穿过柳丝的动作,更显其落寞。“还似卞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往昔在汴堤所见的热闹景象,今昔对比,更突出了当下的孤寂与对过往的怀念。结句“此行重见”,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有对再次见到类似景象的感慨,也有对时光流逝、境遇变迁的无奈。

全词语言精致,意象鲜明,通过对旅途景物和自身情感的细腻描写,将羁旅愁思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周邦彦词精工典丽的特点。

周邦彦是北宋中后期的重要词人,其词多写羁旅愁思、男女情爱等内容,风格典雅含蓄,格律严谨。《绕佛阁》这首词从内容来看,当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词中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流露出行旅的孤寂与对过往景象的追忆,可能是作者在宦游途中,面对眼前的景物,触景生情而创作了这首词,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虽无确切记载,但从词中“卞堤”等意象来看,可能与汴京一带有关,体现了他对往昔在汴京生活的回忆与当下羁旅生活的对比。

作者信息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古诗数量:474名句数量: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