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棋僧惟照

文同 〔宋朝〕

学成九章开方诀,诵得一行乘除诗,自然天性晓绝艺,可敌国手应吾师。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你学成了《九章算术》中的开方秘诀,能背诵出一行行关于乘除的诗篇,天生就通晓这绝世的技艺,可以与国手相匹敌,也配做我的老师。

1.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时期,内容丰富,包含了算术、代数、几何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2. 僧一行: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人,本名张遂,在天文历法方面有突出贡献,编制了《大衍历》,同时他在数学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3. 宋代围棋:宋代围棋活动十分普及,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围棋有着浓厚的兴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围棋国手和围棋理论著作。

4. 文同: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以画竹闻名,提出了“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其诗文风格质朴自然,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

  • 九章开方诀:指《九章算术》中关于开方的方法,这里借指高深的棋艺技巧。
  • 一行乘除诗:“一行”可能指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此处泛指与计算相关的口诀或诗篇,暗喻棋艺中的计算与策略。
  • 天性:先天的资质、禀赋。
  • 绝艺:高超绝妙的技艺,这里指精湛的棋艺。
  • 国手:指全国范围内技艺最高超的人,此处指棋艺大师。
  • 吾师:我的老师,表达了对惟照棋艺的敬佩。

《送棋僧惟照》是一首赞扬友人棋艺的送别诗。诗人开篇没有直接描写围棋对弈的场景,而是用“九章开方诀”“一行乘除诗”这样与数学相关的内容作喻,既暗示了围棋中蕴含的计算与策略思维,又凸显了惟照棋艺的高深莫测,这种比喻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指出惟照不仅有后天习得的深厚功底,更有先天的禀赋,“自然天性晓绝艺”一句,强调了他在棋艺上的天赋异禀。最后,“可敌国手应吾师”更是将对惟照的赞美推向高潮,既肯定了他能与顶尖高手抗衡的实力,又以“吾师”相称,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两人之间平等而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虽短,但字字珠玑,通过对棋艺的赞美,将送别之情与敬佩之意完美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与僧人之间因共同爱好而结下的情谊,也为我们了解宋代的围棋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这首诗开篇两句“学成九章开方诀,诵得一行乘除诗”,以数学典籍和计算口诀作比,巧妙地写出惟照棋艺的深厚功底,将抽象的棋艺具象化,让读者感受到其技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后两句“自然天性晓绝艺,可敌国手应吾师”,则直接抒发了对惟照棋艺的赞叹,既肯定了他的天赋,又赞扬了他的技艺可与国手抗衡,甚至值得自己拜师学习,情感真挚,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全诗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通过对棋艺的赞美,展现了两人之间因棋结缘的深厚情谊。

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善画竹石,亦工诗文。这首诗是他为送别棋僧惟照而作。宋代围棋盛行,僧人中也有不少围棋高手。从诗中内容来看,惟照和尚棋艺精湛,文同对其十分推崇,在送别之际,写下此诗赞扬其高超的棋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体现了对其技艺的肯定。

作者信息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古诗数量:854名句数量: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