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
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雨后清晨寒意轻,花丛外早莺已停歇啼鸣。 愁听溪对岸残漏声,正一声声凄然呜咽。 不忍向西遥望漫长路途,离愁如肠结万转千回。 不如海棠树荫下,重演《凉州》曲的欢愉时光。
本诗讲解需把握三个重点:其一,时空描写的特殊性——选择“雨后晓寒”的清晨与“残漏”将尽的时刻,强化了孤独感;其二,意象的对比运用,如动态的“早莺啼歇”与静态的“海棠阴下”,现实的凄咽与回忆的《凉州》曲;其三,“西望”的方位暗示,可能指向具体离别方向(如友人赴边塞)或象征日落之悲。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不似”二字体现的心理落差,体会宋代闺怨词“怨而不怒”的表达尺度。
全诗以“愁”字为眼,前四句通过“晓寒”“早莺歇”“残漏凄咽”等意象层层渲染孤寂氛围,后四句直抒离肠百结之苦。末句“不似海棠阴下”突然转折,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当下之悲。艺术上善用对比(莺啼歇与漏声咽、西望程赊与海棠欢宴)和通感(“一声凄咽”化听觉为情感),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女性词人细腻深婉的抒情风格。
此诗为宋代女词人魏夫人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内容推测,可能是作者在离别之际或思念远方亲人时写下的感怀之作。诗中通过雨后清晨的凄清景象,结合“残漏”“西望”等意象,抒发了深切的离愁别绪,同时以海棠阴下奏《凉州》的回忆反衬现实孤寂,体现宋代婉约词风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