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
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
像雀儿一样轻快的脚步踩在沙上发出急促的声响,四尺长的角弓配上青石制成的箭头。 黑色幡旗三点示意,铜鼓声响起,高声模仿猿啼,箭袋随之摇晃。 彩色头巾斜缠在小腿上,溪边列队的士兵身影映照着葛花。 山潭的晚雾中传来白鼍的吟叫,竹蛇和飞蠹像箭一般射向金沙。 悠闲地骑着竹马缓缓归家,官军却在容州自相残杀。
本诗需注意三点:一是李贺通过“青石镞”“彩巾”等细节突出边地特色;二是“竹蛇飞蠹”等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战乱的危险性;三是结尾的对比手法——民众的安宁与官军的自戕形成强烈反差,暗示诗人对时局的忧愤。理解时需结合唐代岭南民族矛盾与李贺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慨。
李贺以奇崛的想象和浓烈的色彩勾勒出一幅边地战事图:前四句写士兵装备与战前氛围,用“雀步”“猿啼”突出其敏捷野性;中四句转向环境描写,葛花、白鼍、毒虫等意象渲染神秘险恶;末两句以“闲驱竹马”的平静反衬“官军自杀”的荒诞,暗含对朝廷统治无能的批判。全诗节奏急促,意象跳跃,典型体现李贺“鬼才”风格。
此诗为李贺描写唐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今广西一带)的风土与战乱。黄家洞是当地部族名称,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边地士兵的勇悍与环境的险恶,同时暗讽官军腐败内斗,不顾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