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词人姜夔的《侧犯·咏芍药》,这是一首兼具写景、咏物与抒情的佳作,接下来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
首先,我们要明确词的核心是“咏芍药”,但姜夔的咏物不是单纯写花,而是“借花抒情”。开篇“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一“恨”字奠定了全词惜春的基调,为什么“恨春易去”?因为春天美好却短暂;又为什么“春向扬州住”?因为扬州的春天尤其迷人,这里的芍药、红桥都是春日的精华,这一句既点出了扬州春日的特别,也为下文写芍药做了铺垫。
接着看上片的写景部分,“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细雨濛濛中,芍药花苞像蚕茧、栗子一样小巧,在枝头仿佛在“弄诗句”,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芍药写活了,好像它也懂文人的雅兴;“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红桥是扬州的名胜,“二十四”说明红桥很多,“行云处”暗示这里风光好、人气旺,是赏景游乐的地方;“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这一句是写芍药盛开的样子,把花瓣舒展比作宫女脱宫衣,还“笑相顾”,特别柔美,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芍药像美人一样相互含笑,特别有画面感。
然后看下片,情感就从写景转向了抒情。“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这里写的是宴饮的场景,金色的酒壶、芍药的细叶、千朵盛开的花围绕着歌舞的人,特别热闹,但下一句马上转折——“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这么热闹的场合,却没人想到“我”已经鬓角斑白了,还来参加这个聚会,这里一下子就流露出词人的孤独和失意,热闹的场景反而衬托出他的寂寞,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最后结尾“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词人想到以后再到西园,就只有绿荫,没有芍药了,春光会逝去,就像自己的年华一样;然后用“刘郎”的典故,刘禹锡晚年失意,词人以他自比,说自己以后也会像他一样,寂寞地整理花谱,这里既有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也有对自己一生漂泊、才华未展的感慨,情感特别深沉。
总结一下,这首词的特点就是“形神兼备咏芍药,情景交融抒情怀”,姜夔用细腻的笔触写活了芍药,又借芍药和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这就是南宋咏物词的魅力,也是姜夔“清空骚雅”词风的体现,大家可以结合我们讲的注解和背景,再仔细体会一下词中的情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