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登江中孤屿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 〔南北朝〕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写景
写山
写水
想象
江南
写云
古诗译文
江南的风景已经游览得厌倦了,江北的风光却很久没有去探寻。
心中向往新的景致,但道路显得迂回遥远;追寻奇异的山水,又可惜时光短暂。
截断横流直奔江中孤岛,那孤岛在江心显得如此妩媚动人。
白云与红日相互辉映,天空和江水一同清澈明净。
这显现灵秀的景色无人欣赏,其中蕴含的自然真趣又有谁来传述?
不禁想象昆仑仙山的姿态,顿感尘世间的缘分是如此渺远。
此刻才真正相信安期生的长生之道,能够享尽养生的天年。
展开
知识点
1. 谢灵运:南朝宋著名诗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出身陈郡谢氏,世称“谢客”。 2. 永嘉山水:浙江温州一带的山水景观,因谢灵运的游览与题咏而闻名。 3. 孤屿:指温州瓯江中的江心屿,是著名风景名胜。 4. 安期生:先秦方士,传说中的仙人,居于海上仙山,掌握长生之术。 5. 山水诗: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流派,始于南朝,谢灵运是奠基人。 6. 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东晋盛行玄言诗,理性说教多;南朝宋以后,山水描写逐渐取代玄理,诗风变得清新自然。
展开
古诗注解
倦历览
:对游览感到厌倦。
旷周旋
:久未往来。旷,荒废。
怀新
:心怀探寻新景的愿望。
道转迥
:道路变得迂回遥远。
景不延
:时光不能延长。景,日光,指时间。
乱流
:横渡江水。乱,横截。
媚中川
:在江中显得秀美动人。
澄鲜
:清澈明丽。
表灵
:显现灵秀之气。
蕴真
:蕴藏着自然真趣。
昆山姿
:昆仑仙山的姿态,指仙境。
缅邈
:遥远。
区中缘
:尘世间的缘分。
安期术
: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生动记录了谢灵运发现并游览江心孤屿的过程与感悟。讲解时可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诗歌的叙事线索,从“倦历览”到“寻异”,再到“乱流趋孤屿”,是一个动态的探寻过程。二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尤其是“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运用光影与色彩对比,勾勒出开阔澄澈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三是诗歌的哲理升华,诗人并非单纯写景,而是由景物的“灵”与“真”,联想到仙凡之隔,表达了对超越现实、养生延年的向往,这与其政治境遇和道家思想密切相关。整首诗情景理交融,是谢灵运山水诗的典型范式。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其“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创作特色。首四句以“倦”与“旷”对举,道出寻幽探胜的迫切心情与客观阻碍,为发现孤屿作铺垫。“乱流趋孤屿”两句,动作迅捷,画面突转,孤屿的“媚”态跃然纸上。“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一联,工笔描绘出江天一体、明丽清新的境界,成为千古名句。后六句由景生情,由情入理:眼前美景的“灵”与“真”无人赏识,自然引发出对仙境的遐想(“昆山姿”)和对尘缘的疏离(“区中缘”),最终归结到对“安期术”的信仰,表达了追求长生、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全诗结构严谨,写景精工,理趣盎然,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夏,谢灵运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期间。谢灵运出身东晋世家,入宋后政治失意,遂寄情山水。在永嘉任上,他广泛游历郡内名胜,此诗即其探寻永嘉江(今瓯江)中孤屿山时所作,通过描绘孤屿的灵秀景色,抒发了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并暗含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归隐求仙的志趣。
展开
作者信息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古诗数量:
132
名句数量:
323
作者其他古诗
1
登池上楼
1万阅读
2
登池上楼
1万阅读
3
登江中孤屿
1万阅读
4
游南亭
1万阅读
5
登池上楼
1万阅读
6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万阅读
7
岁暮
1万阅读
8
东阳溪中赠答
1万阅读
9
夜宿石门
1万阅读
10
入彭蠡湖口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