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外湖的莲子参差不齐地生长,雨后青山处有鸥鸟飞翔。水天一色交融荡漾,画船缓缓前行,人影倒映在水中移动。桃叶般的歌声轻轻对唱,穿着深红色杏花纹衣裳的佳人。手持小荷遮挡斜阳余晖,分得一片翠绿树荫踏上归途。
1. 词牌「画堂春」起源于唐代,原为咏画堂春色而作。 2. 宋代词人多用此词牌描写闲适生活。 3. 张先(990-1078)字子野,北宋著名词人,以写景抒情见长。 4. 此词体现了宋代文人雅集游赏的生活情趣。 5. 词中运用了倒装、对仗等修辞手法。
这首词结构严谨,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情景交融。开篇"外湖莲子长参差"勾勒出西湖夏日的生机勃勃,"水天溶漾"展现开阔意境。"人影鉴中移"巧妙运用倒影表现动态美感。下片通过声乐描写和色彩对比,营造出愉悦的游赏氛围。结尾"分得翠阴归"既写实又富有诗意,体现了词人享受自然、超然物外的心境。
这首词以清新婉约的笔触描绘西湖夏景,上片写湖光山色和游船倩影,下片写歌声舞姿和归途情趣。全词采用白描手法,意象生动,色彩明丽,通过"莲子参差"、"水天溶漾"等意象展现了西湖的秀美,通过"桃叶浅声"、"杏红深色"等描写表现了游玩的雅致。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张先当时任杭州通判。词人通过描绘西湖夏日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