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离别后书信相隔千里,心中惆怅这思念之情难以传递。想起秋月透过碧纱窗,夜雨敲打着梧桐,多少次我辗转难眠。登上高楼极目远望,只见天遥云暗,只能独自憔悴。想起兰堂上那燃烧的红烛,芯虽长火焰却短,仿佛在向着离人默默垂泪。
《撼庭秋》以细腻笔触抒写离愁别绪。上片从“音信千里”的现实阻隔,到“此情难寄”的心理矛盾,再以秋月夜雨的不眠之夜具象化愁思。下片通过登高望远的空间延展,将个体情感融入广漠天地之间,“只堪憔悴”直白道出无奈。结尾三句尤为精妙:红烛本是无情物,词人却赋予其人的情感,“心长焰短”既写烛形,更喻人情,暗合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之意,而“向人垂泪”的拟人化处理,使物我交融,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悲凉推向高潮。全词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清丽,展现了宋代文人词含蓄隽永的审美特征。
此词以“别来音信千里”开篇,直抒胸臆,奠定全词哀婉基调。上片通过“碧纱秋月”“梧桐夜雨”等意象的叠用,勾勒出秋夜孤寂场景,以“几回无寐”强化思念之深。下片“楼高目断”三句,由景入情,通过天穹云霭的苍茫景象,烘托出望而不见的怅惘。“念兰堂红烛”三句,借物抒情,以烛拟人,将红烛“向人垂泪”与自身暗然销魂的情感交融,虚实相生,余韵悠长。全词情景相生,语言婉丽,情感真挚,展现了晏殊词风“温婉闲雅”的特点。
此词为宋代词人晏殊所作,属婉约派代表作。宋代士大夫常借闺怨题材抒发政治失意或人生感慨。晏殊官至宰相,一生显达,但其词作常透露出对人生聚散、时光易逝的深沉感伤。本词可能创作于其仕途某次离别之后,借女子口吻婉转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奈的哀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