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楼台第几。
十里金虫成缀。
袅琅玕,争罥绛球起。
试新妆,嬉春粉黛,盈盈暗香,结谁家秾李。
拥缇骑。
箫鼓沸三市。
别指春风画隼,归度鳌山影里。
闲红翠。
挥觞不待,游人分袂。
悄朱帘十二。
明月升到了楼台的第几层?十里长街的灯火如同金虫般连缀成片。竹子在风中摇曳,争相挂起红色的彩球。试穿新妆的游春女子,粉黛盈盈暗香浮动,不知是哪家秾丽的李花。簇拥着身穿缇骑服装的仪仗队,箫鼓声沸腾了三街六市。另有人指向春风中的画隼旗,归途在鳌山灯影里。闲看红男绿女,举杯畅饮不待劝,游人即将分别。十二道朱帘悄然垂下。
这首词结构上采用由静到动、由景入情的写法。开头以问句起笔,"月到楼台第几"制造悬念感,接着用"金虫成缀"的比喻展现灯火连绵的视觉奇观。中段通过"试新妆""拥缇骑""箫鼓沸"等动态描写,将节日狂欢推向高潮。最后"闲红翠""游人分袂"的转折,体现了词人对盛极必衰的敏锐感知。艺术上善用通感,"盈盈暗香"将视觉与嗅觉结合;"鳌山影里"则虚实相生,既写实景又含象征意味。全词在秾丽铺陈中暗含哲理思考,是宋代节序词中的佳作。
本词以元宵灯会为背景,上片写景:月上楼台、十里金虫、琅玕绛球,渲染出节日璀璨的灯光效果;"试新妆"以下转入写人,描绘游春女子粉黛暗香的艳丽。下片写狂欢场面:缇骑仪仗、箫鼓沸腾、画隼春风,极写热闹;最后笔锋一转,"挥觞不待,游人分袂",欢宴终散,朱帘悄垂,在繁华尽头留下余韵。全词铺陈绚烂而收束含蓄,体现了宋代节日词既重写实又追求意境的特点。
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描绘的是元宵佳节的盛况。刘弇生活在宋神宗、哲宗年间,当时汴京元宵灯会极为繁华。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节日里楼台灯火、仕女游春、箫鼓喧天的热闹场景,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易逝、欢宴终散的淡淡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