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峦雨过碧瑶光。
花木递幽香。
青冥杳霭无尘到,比龙宫,分外清凉。
霁景一楼苍翠。
薰风满壑笙簧。
不妨终日此徜徉。
宇宙总俳场。
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
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
雨后崇山峻岭闪耀着碧玉般的光芒,花木依次散发着幽香。青天深远云雾缭绕,没有尘埃到达,比龙宫还要分外清凉。雨后初晴的景色让整座楼阁显得苍翠欲滴,暖风吹满山谷如同笙簧奏响。
不妨整日在此地悠闲漫步,宇宙天地总像是一个大戏台。石边试剑的人如今何在?只见荒烟弥漫,蔓草一片迷茫。好好斟满杯中的美酒,稍稍留住树梢的斜阳。
这首《风入松》在艺术上有以下特色:首先,在结构上采用上景下情的传统模式,上片写景细腻生动,下片抒情深沉婉转。其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龙宫"与人间、"试剑人"与"荒烟蔓草"的对比,强化了时空变迁的沧桑感。
在语言运用上,秦观选择了大量清丽雅致的词汇,如"碧瑶光""幽香""苍翠"等,营造出空灵意境。同时通过"笙簧"等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融为一体。
最重要的是,词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心态:既向往自然的纯净美好,又无法完全摆脱对人生、历史的思考,最终在美景与美酒中寻求暂时的解脱。这种复杂的情感正是秦观词作的魅力所在。
这首词以雨后山景起笔,通过"碧瑶光""幽香""清凉"等意象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意境。上片着重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山林画卷,青冥杳霭、薰风笙簧的描写极具音乐美感。
下片由景入情,从"徜徉"自然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宇宙总俳场"一句点明主题,将人生比作戏剧舞台。结尾"试剑人何在"的设问,引出历史沧桑之感,最后以酹酒留斜阳作结,既有人生短暂的惆怅,又有及时行乐的豁达。
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体现了秦观词作婉约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首《风入松》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作品。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此词应作于秦观晚年,当时他因党争被贬,心境较为复杂。词中描绘的山水景色可能源于他被贬期间游历的南方山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