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府黄香堪笑。
章台坠鞭年少。
细雨春风花落处,醉里中人传韶。
却上五湖船,悲歌楚狂同调。
青草荆江波渺。
香炉紫霄簪小。
人去江山长依旧,幼妇空传辞妙。
洒泪作招魂,枫林子规啼晓。
炼丹的黄庭坚可笑,章台街坠马鞭的少年已老。细雨春风中花落之处,醉梦里听到宫廷乐调。登上五湖的船,悲歌与楚狂同调。青草萋萋的荆江波光渺渺,香炉峰紫烟缭绕如簪小巧。人已离去江山依旧长存,少女空传辞章精妙。洒泪写下招魂诗,枫林间子规在黎明啼叫。
此诗需从三个层次解读:一是表层意象的跳跃性,如从“丹府”到“章台”,体现诗人思维的发散;二是典故的隐喻功能,如“五湖船”不仅指隐逸,更暗含对政治的不满;三是情感脉络的递进,由戏谑到悲慨,最终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叩问。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醉里中人传韶”与“洒泪作招魂”的呼应,体会“乐景写哀”的手法。
全诗以对比手法展开:开篇调侃炼丹求仙的虚妄,转而追忆少年豪情;中段“细雨春风”至“楚狂同调”四句,将个人醉梦与历史隐逸勾连,形成时空交错;后六句以江山永恒反衬人事飘零,“幼妇”“招魂”等典加重哀婉,最终以子规啼血作结,余韵苍凉。语言凝练,用典密集,情感由讽喻渐入沉郁。
此诗作于晁补之晚年,结合了个人际遇与历史典故。北宋党争激烈,晁补之因新旧党争被贬,诗中“五湖船”“楚狂”等意象反映其隐逸之志;“人去江山”则暗喻政治理想破灭,末句“招魂”更透露出对时代与生命的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