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篁摇动翠葆。
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霭迷岸草。
蛙声闹。
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
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
依然身在江表。
新生的翠竹在风中摇动,如同摇曳的翠色车盖。弯曲的小径通向幽深之处。夏天新熟的果子脆甜可口,像金色的弹丸掉落,惊起了飞鸟。浓厚的雾气迷蒙了岸边的青草。蛙声一片,格外喧闹。骤雨急落,在池塘里哗哗作响。水边的亭子小巧玲珑。浮萍散开的地方,水面倒映着帘栊和屋檐的影子,上下颠倒。我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因倦地躺卧在北窗下,直到清晓。在屏风环绕的卧榻上,我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的吴山。猛然惊醒,才发现自己依然身在这江南异乡。
这首词的讲解可以聚焦于其精巧的结构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词的开篇从大处落笔,写竹写径,营造出幽深的环境。接着转入细节描写,用“金丸落”这样新颖的比喻写果子成熟,生动有趣。“惊飞鸟”“蛙声闹”“骤雨鸣”连续三个充满声响的描写,将夏日的生机与躁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后文的“困卧”埋下伏笔。下片“水亭小”是场景的收缩,视线聚焦于亭边水面,“帘花檐影颠倒”一句观察入微,写出了水面的清澈与光影的变幻,极具画面感。随后人物出场,“困卧”二字既呼应了夏日的令人困倦,也暗示了精神上的慵怠无聊。最后的“屏里吴山梦”是情感的升华点,梦中的归乡与梦醒后的失落形成强烈对比,点明了全词“乡愁”的核心主题。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如何通过看似闲适的景物描写,层层递进地衬托出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孤独与思念。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水乡图卷,并抒发了深沉的乡愁。上片写景,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先写新竹摇曳、曲径通幽的静景,再写夏果惊鸟、蛙声雨鸣的动景,富有层次感和生活气息。“浓霭迷岸草”又增添了一份朦胧意境。下片由景及人,先写水亭小景之精巧(“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后写主人公“纶巾羽扇”的闲雅姿态与“困卧”的慵懒情状。词人于梦中返回故乡,然而“惊觉”之后,面对的却是身在“江表”的现实,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之前的夏日闲适之景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旅愁。全词写景清丽工致,抒情含蓄蕴藉,情景交融,是周邦彦婉约词风的典型体现。
此词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周邦彦所作。周邦彦仕途多有迁徙,曾长期在江淮一带为官。这首《隔浦莲》应是他中年以后,于夏日身处江南水乡时所作。词中描绘了夏日水乡的生机勃勃与静谧幽深,但结尾“依然身在江表”却流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宦游漂泊的感慨,反映了词人虽置身美景,内心却怀念故土“吴山”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