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远公经台
题远公经台
祖咏 〔唐朝〕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写山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兰若寺中少有人至,真正的僧人出现又稀少。
青苔爬上了讲经的坐席,云雾打湿了禅修的衣衫。
山涧的老鼠沿着香案攀爬,竹林间的蝉鸣在门扉外喧闹。
尘世间的纷扰长久不得见,何止是暂时忘却了归途。
展开
知识点
1. 兰若:佛教寺院,源自梵语“阿兰若”,意为寂静处。 2. 真僧:指德行高深的僧人,与“凡僧”相对。 3. 行道席:僧人讲经说法的座位,象征佛法的传播。 4. 坐禅衣:僧人禅修时穿的衣衫,代表清净的修行生活。 5. 涧鼠、山蝉:山中的动物,常被用来衬托山林的幽静。 6. 竹扉:竹制的门,常见于山林中的建筑,体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7. 宁止:古汉语中的反问词,意为“何止”、“岂止”。
展开
古诗注解
兰若
: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佛教寺院。
真僧
:指德行高深的僧人。
行道席
:僧人讲经说法的坐席。
坐禅衣
:僧人禅修时穿的衣衫。
涧鼠
:山涧中的老鼠,形容环境幽静。
山蝉
:山中的蝉,衬托出山林的寂静。
竹扉
:竹制的门扉。
宁止
:何止,岂止。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远公经台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佛寺的幽静与僧人的清修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寺院的古老与静谧,如“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青苔和云雾的意象传递出岁月的沉淀和修行的艰辛。而“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则以动物的活动反衬出山林的寂静,动静结合,意境深远。最后两句“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疏离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超脱的普遍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庐山远公经台的幽静景象,通过对寺院环境、僧人生活以及自然生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寺院的古老与静谧;“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则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山林的幽深。最后两句“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祖咏游览庐山远公经台时所作。远公即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创立东林寺,弘扬佛法。祖咏游览此地,感受到寺院的幽静与僧人的清修生活,联想到尘世的喧嚣,心生感慨,遂写下此诗。
展开
作者信息
祖咏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古诗数量:
45
名句数量:
165
作者其他古诗
1
终南望余雪
1.2万阅读
2
望蓟门
1.1万阅读
3
终南望余雪
1.1万阅读
4
望蓟门
1.1万阅读
5
苏氏别业
1万阅读
6
终南望余雪
1万阅读
7
望蓟门
1万阅读
8
汝坟别业
1万阅读
9
田家即事
1万阅读
10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