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旅途中一个夜晚的速写和心迹的流露。讲解时需把握几个层次:
首先,抓住诗题《泊舟贻潘少府》,“贻”是赠与的意思,说明此诗是写给友人潘少府的。这决定了诗歌的倾诉口吻和情感指向。
其次,分析诗歌的叙事线索:因风阻泊舟——夜半不眠赏(望)月——观望四周苍茫夜景——偶遇陌生人——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由物及心的过程。
再次,重点品味诗歌的写景句。如“四泽蒹葭深,中洲烟火绝”,不仅写出了视觉上的深远和寂静,芦荻在古诗词中常带离愁别绪的象征意味,此处更添苍凉。“苍苍水雾起,落落疏星没”则动态地展现了时间流逝(从夜半到接近天明)和景物的变化,意境空灵寥廓。
最后,体会诗人的情感。身处荒僻异乡,周遭是陌生的口音,自然唤起对故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其如念极浦,又以思明哲”两句,将那种因景生情、无法排遣的思念表达得十分婉转深挚。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古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诗歌表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