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储光羲 〔唐朝〕
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写山
写桥
写云
写鱼
古诗译文
遵循正道已经多次出仕,有幸从江上归来。
新建的茅屋远离尘嚣,起身但见秋云散开。
十里水路船只依次停泊,两座桥上来往行人不断。
楚地的方言洋溢在邻里之间,大雁的鸣叫在池台边喧闹。
鱼鳖也为仁政而欢欣,在水中自由沉浮,其乐融融。
这小山正适合大隐之士,从此处便可遥望蓬莱仙境。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储光羲:盛唐著名诗人,与王维、孟浩然等人同属山水田园诗派,诗风质朴自然。 2. 安宜:唐代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宝应县附近。 3. 使君:汉代对刺史的尊称,唐代用以尊称州刺史或郡太守(刺史)。 4. 大隐:典故源于汉代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指那些身在闹市或官场而能保持超脱心境的隐士。 5. 蓬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一,是仙人居所,象征着美好、长寿与仙境。 6. 鱼鳖乐仁政:典出古书,如《孟子·梁惠王上》有“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描写文王德政及于鸟兽虫鱼,后世常用以称赞政治清明。 7. 楚言:诗中安宜古属楚地,故称当地方言为“楚言”,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展开
古诗注解
直道已三出
:直道,正直之道。三出,多次出仕为官。此句意指诗人因坚持正直之道而多次任职。
幸从江上回
:幸,有幸。江上回,从江上归来,指卸任或归隐。
茅茨
:茅草屋顶,代指简陋的房屋。
迥
:远,指新居远离喧嚣。
次舟楫
:次,停泊。舟楫,船只。指船只依次停泊。
二桥
:指两座桥梁。
楚言
:楚地的方言。安宜(今江苏宝应)古属楚地。
雁叫喧池台
:大雁的鸣叫声在池塘楼台边喧响,形容环境自然生动。
鱼鳖乐仁政
:化用典故,传说施行仁政时,连鱼鳖等生物都会感到快乐。
小山宜大隐
:小山,指园林中的小山丘。大隐,指隐居在闹市或风景佳处的高士。意为此处适合隐居。
望蓬莱
:蓬莱,神话中的海上仙山。此处意指在此隐居如同身处仙境。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储光羲呈献给地方长官高使君的作品,既描绘景致,又寓含颂扬。讲解时可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 **结构脉络**:诗从个人宦海回顾起笔,转入对新居环境的静态描写,再扩展到动态的舟楫往来、邻里声音,最后由自然景物的“乐”联想到仁政,最终升华到隐居的志趣,层层递进,布局井然。
2. **艺术手法**:诗人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如“茅茨迥”、“秋云开”、“次舟楫”、“雁叫喧”,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鲜明画面。同时巧妙用典(“鱼鳖乐仁政”、“大隐”),使诗意含蓄深远。
3. **情感主旨**:全诗核心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喜悦,以及对清平政治(高使君的治理)的认可。结尾“望蓬莱”并非真的求仙,而是寄托了一种超脱尘世、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4. **语言特色**:储光羲的诗语言平易近人,不事雕琢,具有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本诗是其典型风格的代表。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归隐园林的闲适生活与周遭的田园风光,并暗含对仁政的颂扬。首联“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交代背景,表明诗人历经仕途起伏后选择归隐。颔联“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写新居环境之幽静与视野之开阔,心境亦如秋云般明朗。颈联“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转而描写水路交通的繁忙景象,动静结合,充满生活气息。紧接着“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以方言和雁鸣进一步渲染地方风情与自然生机,画面感极强。尾联“鱼鳖乐仁政”巧妙用典,将自然界的和谐归因于执政者的仁德,表达委婉而得体。最后“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点明主旨,抒发了诗人乐于隐居、心向仙境的高洁志趣。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储光羲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储光羲所作。储光羲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曾多次出任县尉等官职,后辞官归隐。这首诗题为《安宜园林献高使君》,安宜即今江苏宝应,高使君当指一位姓高的地方长官(刺史或县令)。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安宜新建园林后的隐居生活,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赞美了地方官(高使君)的仁政,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恬淡自适的人生态度。创作时间应在诗人归隐安宜之后。
展开
作者信息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
古诗数量:
193
名句数量:
731
作者其他古诗
1
钓鱼湾
1.1万阅读
2
江南曲四首
1.1万阅读
3
钓鱼湾
1万阅读
4
江南曲四首
1万阅读
5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1万阅读
6
山居贻裴十二迪
1万阅读
7
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
1万阅读
8
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1万阅读
9
牧童词
1万阅读
10
咏山泉 / 山中流泉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