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留别安庆李太守
留别安庆李太守
储光羲 〔唐朝〕
明牧念行子,又言悲解携。
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鸣鸡。
过客来自北,大军居在西。
丘家如讨逆,敢以庶盘溪。
古诗译文
贤明的太守顾念我这即将远行的人,又说起这悲伤的分别。
钱别的宴席从夕阳西下时开始,畅饮直至雄鸡报晓。
过往的客人从北方而来,大军驻扎在西边。
如果丘家(或指地方势力)要讨伐逆贼,我岂敢只安于盘溪这样的闲适生活。
展开
知识点
诗人简介:储光羲,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706年,卒于公元760年,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属山水田园诗派,风格质朴自然,与王维、孟浩然等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地理信息:诗题中的“安庆”在今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唐朝时其行政归属曾有变化。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严格遵守了律诗的平仄、对仗和押韵规则。 历史背景:“大军居在西”可能指唐朝与吐蕃等西部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事,反映了唐代中前期边境不宁的历史状况。
展开
古诗注解
明牧:
贤明的地方长官,此处指李太守。
行子:
远行的人,诗人自指。
解携:
分离,分别。
初筵:
宴席开始。
过客:
过往的行人。
大军居在西:
指军队驻扎在西方,可能暗示当时有战事或军事部署。
丘家:
具体所指待考,可能指某个地方势力或将领。
讨逆:
讨伐叛逆。
庶盘溪:
庶,庶几,或许;盘溪,似指盘桓溪畔的隐居生活,此处意为安于闲适。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储光羲赠别安庆李太守的抒怀之作。讲解时可抓住几个关键点:首先,理解诗题“留别”的含义,即离别时留下诗篇以示情谊。其次,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从开始的离愁别绪,到宴饮的酣畅,再到对时局的关注,最后升华为报效国家的志向,情感层层递进。再次,重点解读颈联和尾联的深层含义,“大军居在西”暗示了外部环境的不安定,而尾联则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发出的誓言,表明其心系国事的士人情怀。最后,整体把握诗歌风格,体会储光羲将个人际遇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情感真挚而层次丰富。首联直接点明离别情境,通过“明牧”的“念”与“悲”,烘托出依依惜别之情。颔联以时间跨度“落日”到“鸣鸡”极言饯别宴饮之久,侧面表现了宾主尽欢、不忍分离的深厚情谊。颈联笔锋一转,由个人离别联想到宏观时局,“过客来自北,大军居在西”勾勒出动荡的社会背景,为尾联的抒怀埋下伏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虽面临离别闲适,但若国家需要讨逆平乱,他绝不会苟安于现状的豪情壮志。全诗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巧妙结合,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展现了储光羲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储光羲离开安庆(今属安徽)时,为答谢当地李太守的款待而作的留别诗。唐朝时地方官员与文人交往密切,诗人游历或赴任途中常受到地方官的接待。诗中提及“大军居在西”,可能反映了当时某个历史时期边境或内地存在的军事紧张局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切以及个人在乱世中的志向与选择。
展开
作者信息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
古诗数量:
193
名句数量:
731
作者其他古诗
1
钓鱼湾
1.1万阅读
2
江南曲四首
1.1万阅读
3
钓鱼湾
1万阅读
4
江南曲四首
1万阅读
5
山居贻裴十二迪
1万阅读
6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1万阅读
7
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
1万阅读
8
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1万阅读
9
牧童词
1万阅读
10
咏山泉 / 山中流泉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