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
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
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
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郊外亭台远隔,野中岔路纵横。 苑门临近渭水,山色青翠间杂着春日的云霞。 秦阁中藏有许多遗存的典籍,吴地的台阁里寻访散佚的文献。 君王正思念着校理书籍的贤才,莫要滞留在清冷的江岸。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搜书的特殊使命,展现了唐代文化建设的背景。首联以景起兴,勾勒出郊野送别的苍茫意境。颔联通过“苑门”与“山翠”的对照,暗示了友人从京城到江南的空间跨越。颈联直接点题,“秦阁”“吴台”的对仗既工整又暗含文化传承的深意。尾联以君王的名义表达对校书工作的重视,勉励友人莫负使命。全诗将送别之情与文化使命巧妙结合,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在唐代送别诗中独具特色。
此诗以送别为引,实则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首联以“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点明送别场景,暗含前路漫漫之意。颔联“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将视线转向长安与吴中的地理风貌,一北一南,气象开阔。颈联“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点出友人使命,秦阁指长安藏书,吴台指吴中古迹,形成文化上的呼应。尾联“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以君王期许作结,既含勉励,亦寄寓对文化事业的推崇。全诗对仗工整,语言简净,在送别题材中别具文化厚重感。
此诗为唐代诗人储光羲送别友人沈某(任校书郎)前往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搜求散佚古籍的赠别之作。唐代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校书郎有奉命至各地访求遗书的职责。诗中既描绘了离别场景,也暗含对友人使命的期许。